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朝鲜战争中被志愿军20分钟击溃的荷兰营:60年隐秘终揭晓

时间:2025-09-23 05:25:17 来源:近史博览 作者:近史博览



提起朝鲜战争,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美军的强势与志愿军的顽强抵抗。然而,在这场国际性战争中,还有一支来自欧洲的小国部队——荷兰步兵营,他们的经历却鲜为人知。1951年2月,在韩国横城地区,这支部队遭遇了志愿军的突然袭击,仅20分钟便被击溃,营长当场阵亡,全营伤亡过半。这场败仗让荷兰政府羞于启齿,整整60年未公布伤亡数字,直到2013年才在朝鲜停战60周年之际公开真相。



荷兰参战:战后经济困境下的政治选择
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下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由美国牵头组建了16国联军。荷兰作为欧洲小国,为何会卷入这场东方战争?原因在于二战后荷兰经济崩溃,殖民地大量丧失,急需通过参与国际事务获得美国援助和提升国际地位。1950年8月,荷兰国会通过决议,派遣一个步兵营(NDVN,819人)和一艘驱逐舰支援联合国军。这支部队主要由陆军老兵组成,装备美式M1步枪、勃朗宁机枪和迫击炮,10月21日从鹿特丹港启航,11月底抵达釜山港,配属美第2步兵师。



横城战役:荷兰营的致命失误
荷兰营的指挥官是马里努斯·登·奥登中校,这位二战老兵以纪律严明著称,但对东方地形和冬季作战经验不足。1951年1月,联合国军发起反攻,志愿军转入防御。2月11日,荷兰营奉命掩护南朝鲜第8师后撤,从横城北侧向南移动。然而,他们的行军队形过于松散,卡车与步兵间距过大,且未充分侦察周边地形。志愿军第39军117师351团通过审讯俘虏,掌握了荷兰营的动向,提前在狭窄谷道设下埋伏。



20分钟溃败:营长阵亡,全营崩溃
2月12日凌晨,荷兰营进入志愿军伏击圈。志愿军从两侧坡地发起攻击,手榴弹和机枪火力瞬间打乱荷兰队形。登·奥登中校试图组织反击,但刚下令调整部署便中弹身亡。部队瞬间崩溃,前车被炸毁,后队士兵四散逃命。整个战斗过程不足20分钟,荷兰营前沿上百人倒下,装备丢弃一地。志愿军未追击残部,而是巩固阵地,成功阻断了南朝鲜师的退路。此役荷兰营阵亡123人(包括营长)、受伤138人、失踪3人,全营819人损失近半。



60年隐瞒:荷兰政府的尴尬与反思
这场败仗对荷兰来说堪称奇耻大辱。营长阵亡、全营崩溃,且在20分钟内被击溃,与荷兰自诩的“欧洲精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战后,荷兰政府封存档案,对伤亡数字讳莫如深,甚至在博物馆展出朝鲜战品时刻意回避横城战役。直到2013年朝鲜停战60周年,在韩国推动历史和解的背景下,荷兰驻韩大使才在访谈中披露了详细伤亡数字。这一决定既源于国际舆论压力,也与老兵回忆录的出版有关,荷兰政府借此机会反思了情报失误和傲慢问题。



小国困境:冷战格局下的生存逻辑
荷兰参战的根本原因在于冷战格局下小国的生存策略。通过依附美国,荷兰希望获得经济援助和国际话语权。然而,战场上的表现却暴露了其军事短板:对东方部队的韧性估计不足,高估自身火力优势,且忽视地形侦察。登·奥登中校的刚愎自用和侧翼侦察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这场惨败。幸存者如维塞尔,晚年仍被战场阴影笼罩,2016年去世前遗愿是葬在釜山联合国公园,与战友相伴。这一跨国情谊,或许超越了战争本身的仇恨。



历史启示:战争中的傲慢与教训
荷兰营的败亡,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对西方军事思维的警醒。在朝鲜战场,志愿军凭借步兵肉搏和地形钻营,成功破解了联军的火力优势。荷兰的遭遇表明,装备和训练并非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对对手的尊重和战场细节的把握同样关键。60年后,荷兰政府的公开承认,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军事策略的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