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抗战剧《亮剑》的最终大结局中,孔捷、丁伟和李云龙三位主角均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这一安排引发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尤其是李云龙,他因看到昔日的老对手程瞎子都已晋升为中将军衔而愤愤不平。然而,许多观众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后续的剧情发展中,孔捷成功从少将起步,最终晋升为中将军衔,而李云龙却始终停留在少将的军衔上。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李云龙在战争中的表现与问题。尽管李云龙在战场上立下了不少战功,但他的错误也确实不少,多到几乎数不过来。在红军时期,他曾因纵兵抢粮而被一撸到底;抗日战争时期,又因战场抗命而被撤职;后来,更因杀害俘虏而被降为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因被炸住院而错过了许多晋升的机会,从而丢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除了犯错多之外,李云龙在和平时期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他严重缺乏指挥大兵团军队的能力,打法更加侧重于在重兵压阵时利用小部队搞渗透来消耗敌军。此外,由于缺乏文化教育,李云龙在考虑问题时也显得不够长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展。

相比之下,孔捷的情况就要好很多。虽然他也曾出过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大方向上他从未犯过错误。经历过朝鲜战争的他,深刻认识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与复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愿意花心思去钻研那些李云龙瞧不上的东西。可以说,孔捷是他们铁三角中学习能力最好的一个人。

此外,孔捷的资历也要比李云龙深厚得多。在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因伤住院而错过了许多战役,而孔捷则没有错过这些机会。他作为四野的部队成员,参与了四野大大小小的战役,后来还到了朝鲜战争,与美国人打了四场大规模战役。可以说,孔捷的资历和战功都要比李云龙好上不知道多少个台阶。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李云龙的性格过于锋芒毕露,缺乏孔捷那种容忍和适可而止的智慧。孔捷虽然也有一些小毛病,但他在大方向上却从未出过问题。他懂得在犯错后如何及时止损,也懂得在适当的时机上保全自己。而李云龙则完全做不到这一点,他的锋芒毕露往往让他在关键时刻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