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近日,深圳一场模特比赛的颁奖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网友热议。然而,引发讨论的并非冠军美若天仙,而是众人对15号选手夺冠的困惑——这位戴着皇冠、披着绶带的选手,究竟为何能成为“国际模特大赛广东赛区”的女模组冠军?
从视频画面来看,这位冠军选手大约四十岁上下,体态偏圆润。她身着的白色礼服虽镶有闪钻,但从侧面看,肚子上的赘肉十分明显,后脑勺还能看到几根白发。
更关键的是,在走台步时,她双手拘谨地放在身侧,步伐也不够稳健。与旁边年轻利落、气质出众的亚军相比,画风截然不同。当她独自领奖致谢时,台下的掌声稀稀拉拉,镜头扫过观众席,不少人脸上都带着疑惑不解的表情。

主办回应反翻车
这段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后,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网友开玩笑说:“这是小区才艺大赛冠军走错场了吧”;也有网友认真质疑:“就算倡导审美多元,专业比赛总该有专业标准吧?”
还有眼尖的网友扒出细节,冠军选手手中的证书居然连名字编号都没有,仅印着“冠军证书”四个大字,这与号称“国际赛事”的规格相差甚远。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主办方的回应却让人摸不着头脑。11月18日,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争议,正在梳理情况。

然而,当被问到核心问题时,对方却支支吾吾,称组委会主席邓梨女士生病无法接受采访,副主席罗云琦也在忙其他事务,只留下一句“后续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便没了下文。
更离谱的是,随后还上演了一场“辟谣闹剧”。随着争议不断升级,网上突然传出“视频里的不是真冠军”的说法,有传闻称真正的冠军叫“艾玛尔”。
可网友顺着线索去查找,发现官微里根本没有相关报道,所谓的“辟谣链接”要么无法打开,要么来源不明。

甚至有人翻遍了赛事宣称的“国际模特职业赛事联盟”官网,发现上面的内容与这场比赛完全对不上,连个正规的获奖名单都没有。
这下,大家更加疑惑了:如果视频里的不是冠军,那她为何能戴着皇冠、拿着冠军证书站在领奖台上?
如果真有个叫“艾玛尔”的冠军,为何连一张公开照片、一份个人资料都搜不到?亚军、季军又是谁?这些最基本的信息,主办方至今都未说清。

拒绝赛事潜规则
其实,网友们的愤怒并非针对选手本人。不少人都承认,年龄和身材不应成为审美的枷锁,如今很多国际大牌都开始启用不同年龄段、不同身材的模特,这本身是一件好事。
大家真正在意的,是这场比赛从头到尾透露出的不专业和不透明,让人不得不怀疑背后存在猫腻。
有业内人士私下透露,现在市面上很多打着“国际”“全国”旗号的模特比赛,早已不是正规的赛事。

一位从事时尚行业十年的策划师表示,这类比赛大多是医美机构、微商品牌或者小公司联合主办的,核心目的并非选拔人才,而是拉赞助、赚报名费。
比赛场地往往只是租个商场中庭,评委找几个赞助商代表或者本地小网红,参赛选手要么是赞助商的客户,要么是想蹭流量的普通人,报名门槛低到扫个二维码就能参加。
这次深圳的比赛就暴露出不少问题。有记者联系上其中一家联合主办方,对方直接甩锅:“我们就掏了点钱赞助,选谁当冠军跟我们没关系,你找负责人邓某去。”

可当联系到邓某的合作伙伴时,对方又说“不清楚、不知道”,一副想置身事外的样子。网友们顺着赞助商的线索深挖下去,发现不少类似赛事的“冠军”其实都是赞助商安排的“关系户”,拿冠军就是给自家品牌露脸的福利。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次出现“争议冠军”了。就在深圳这场比赛之前,辽宁赛区的“全球中华小姐”冠军也引发过网友吐槽。
那位冠军是北京人,外形与传统模特相差甚远,站在其他选手中间显得格格不入,被网友调侃“像是走错片场的观众”。

选美赛事的滑坡
这些争议的背后,是选美赛事行业的集体滑坡。以前的选美比赛,比如港姐、亚姐,虽然也存在争议,但至少有明确的评选标准,选手的身高、气质、才艺都要经过层层筛选,冠军往往能成为真正的明星。
可如今,女孩子的发展出路多了,读书、做直播、创业都是不错的选择,真正条件优秀的女孩根本不愿意来参加这种没含金量的比赛。比赛为了凑人数,只能不断降低标准,甚至出现“付费领奖”的情况。

这类赛事几乎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只要赛事主办方办理了正常的活动备案,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安全和秩序,评选标准、结果等属于主办方自主行为。
而文化部门则表示,模特比赛不属于必须审批的文艺演出,除非涉及低俗内容,否则很难介入。这就给了一些主办方钻空子的机会,把比赛办成“自娱自乐”的游戏。

其实,大家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冠军长什么样,而是比赛是否公平公正。就像网友说的,要是创新评选标准,比如侧重亲和力、文化素养,那就明明白白写出来。
要是商业比赛,就直说选的是品牌代言人。最让人反感的是打着“国际赛事”的幌子,搞暗箱操作,把观众当傻子。
距离赛事引发争议已经过去三天了,主办方承诺的“交代”还未兑现,15号选手的身份依旧成谜,所谓的“真冠军艾玛尔”也不见踪影。

结语
时代变了,观众不再是可以随便糊弄的对象。想靠“国际”名头唬人,靠暗箱操作给关系户铺路,迟早会翻车。毕竟大家反感的不是多元审美,而是藏在“审美创新”外衣下的猫腻,是对公平正义的漠视。
现在网友们都在等待主办方的说法,也希望相关部门能介入调查,看看这场“国际赛事”到底是正规选拔还是商业骗局。你觉得15号选手能拿冠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主办方的“交代”能服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