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朝鲜弹药库告急?俄乌冲突中朝鲜援助能否持续?

时间:2025-11-21 19:43:02 来源:boss外传 作者:boss外传





|议史纪

|议史纪

影响俄乌战局的关键人物,居然是金正恩?

俄罗斯前线火力突然“降温”,乌克兰却高调放话:“朝鲜的弹药快没了,我们炸断了他们的运输线。”

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至今,俄军炮火持续猛烈,平均每天发射两三万发炮弹。仅靠俄罗斯自身产能显然难以支撑,而伊朗主要提供无人机,朝鲜因此成为俄军弹药补给的重要“神秘大腿”。

然而,这条大腿如今似乎也开始发软了?朝鲜几十年积累的弹药库存,是否已被俄罗斯消耗殆尽?



朝鲜撑起了俄军的半壁江山?

战争进入第三年,俄军的炮弹消耗量依然惊人。根据乌克兰军方4月的估算数据,前线俄军在火力高峰期,每天要打掉约4万枚152毫米口径的炮弹。

即便是在俄军后方工厂遭袭、产能下滑的情况下,俄军的日均火力仍维持在2.7万到2.8万枚之间。

这是什么概念?一个月就是超过80万发炮弹,这个数字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不是轻松能扛的。

俄罗斯的军工产能固然在加班加点,西方估算其月产弹药能力大概在25万枚左右,就算普京再怎么催产,也填不满这个“炮弹黑洞”。



所以,朝鲜成了俄军的“神秘补给站”。

别小看这个“世外高地”,朝鲜的弹药储备量放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几十年来,金氏政权在“备战状态”下运营国家,大量生产苏系口径弹药,几乎从未出口,库存堆满了山洞和地堡。据韩国国家情报院的估算,朝鲜两年内向俄罗斯提供了高达1200万发各类炮弹。

这个数字惊人,但也合理。毕竟朝鲜的军火系统高度自给自足,早年间就建立了完善的152毫米、122毫米榴弹炮弹、迫击炮弹及火箭弹的生产线。

长期封闭状态下,他们几乎不卖,只囤。现在一口气送出去,属于把几十年库存一次性清仓了。

乌克兰方面估算则稍保守,认为朝鲜大概提供了650万发。两边差距很大,但乌方可能只统计了大口径炮弹,韩国则算上了迫击炮、火箭弹等。



无论哪个数字准,结论是一致的:朝鲜这一波援助,把俄罗斯从“炮弹荒”边缘拉了回来。

但问题也来了,这种“填命式”援助,朝鲜自己能撑多久?

运输线被炸、库存吃紧

11月中旬,乌克兰情报总局罕见高调宣布:他们对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一起铁路爆炸事件负责,并点名该铁路承担着朝鲜弹药向俄罗斯转运的重要任务。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破坏行动,而是一次战术级别的后勤打击。

哈巴罗夫斯克靠近朝鲜,是朝鲜弹药进入俄罗斯境内最便捷的路径之一。乌克兰此举,就是直接向外界亮牌:我们在切断俄罗斯的“朝鲜血袋”。



与此同时,乌情报部门还抛出一组数据:今年前10个月,朝鲜对俄弹药供应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50%。9月,几乎没看到有朝鲜弹药进俄的记录;10月,供应仍然有限。

这是一次明显的断崖式下滑。

更关键的是,乌方还透露:目前进入俄罗斯的朝鲜弹药中,越来越多是生产年代久远、需要翻新的老旧弹药,说明朝鲜的主要库存已经打光了。

这不是援助暂停,而是库存告急。

朝鲜的弹药不是无限的。长期受制裁,让他们很难从外界获得新技术或新材料。虽然朝鲜仍在生产新弹药,但在朝鲜半岛局势高度紧张的背景下,他们不可能把新生产的全部送给俄罗斯。至少要留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乌方甚至指出,一些老旧弹药已经抵达俄罗斯境内的工厂,准备进行翻新处理。也就是说,现在朝鲜能给的,不是新弹,是修补弹。

这对俄军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前线火力密度下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推进速度减慢,攻势乏力。

乌克兰能否借机反攻?

俄军火力下滑,听上去对乌克兰是个好消息。但乌军真能抓住这个机会反攻吗?恐怕没那么乐观。

乌克兰自己也处在“弹药荒”的边缘。

从2022年起,乌克兰重度依赖西方援助。自己的军工体系在战火中几乎瘫痪,国内弹药厂被导弹炸过多轮,基本没法恢复产能。



现在,西方援助也开始“收紧”。

美国今年通过的对乌援助法案进展缓慢,欧洲各国也普遍面临军备不足的问题。德国、法国、波兰等国的弹药库存都在“应急水平”,继续往乌克兰送,就要影响本国防御能力。

而且,美欧援乌,不再是一呼百应,而是精打细算。

在这种情况下,乌军在前线的作战方式也开始调整——不再主动发动大规模反攻,而是小规模突击、重点防御。目的也很明确:省弹药,拖时间,等援助。

所以朝鲜断供看似让俄军受限,但乌克兰也没力气主动出击。实战中,双方更多是“拉锯”和“守线”,而非大规模进攻。

这就是现实:弹药不够,谁都打不动。



这场仗,变成了“谁先耗光家底”的持久战

现在的俄乌战争,已经不是谁战术更高明的问题,而是谁还能撑得住供应链。

俄罗斯靠朝鲜续命,乌克兰靠西方续命。现在朝鲜快弹尽粮绝,俄罗斯火力受限;西方援助减缓,乌克兰也难扩大战果。

这场战争,正悄悄转入“后勤极限消耗战”。

朝鲜的角色也变了。从最初的“幕后军火商”,变成了现在的“半个参战方”。援助量大到这种程度,不是简简单单卖军火那么简单,而是实打实地出力了。

但朝鲜也不是傻子。现在他们也开始“刹车”:一方面保留新生产的弹药自用,另一方面放慢对俄供弹节奏,同时提高老旧弹药的翻修比重。



他们在做什么?——节流。
俄罗斯在做什么?——等。
乌克兰在做什么?——熬。
西方在做什么?——犹豫。

这四个字,基本可以概括现在的战场走势:全员“续命”。

没有哪一方能在短期内打出决定性胜利,所有人都在等,等对方先崩,等自己能喘口气。

这一阶段,不比坦克跑得快,而是比谁的军费预算能多撑几个月。

朝鲜这次真的是把几十年积攒的弹药库掏了个底朝天,硬生生给俄罗斯填上了两年的火力缺口,代价之大,前所未有。

但这场战争并不会因为朝鲜“断供”就立刻反转,也不会因为俄军火力减弱就突然和平。它已经从“前线拼杀”,变成了“后方拼产能”。



朝鲜撑不动了,俄罗斯等翻新弹,乌克兰等西方拨款,美欧等选票压力过去——现在的战局,不是谁能一锤定音,而是看谁最后不掉线。

这场仗,胜负不是靠一场战役,而是靠一个国家的坚持能力——财政、工业、外交、政治,全都要在线。

所以,别再幻想哪个国家能“一招制敌”,也别以为谁的断供就意味着战败。

表面上看,朝鲜断供让俄罗斯打不动了。但你仔细一看,乌克兰也没力气反攻;再往后看,西方也不想继续砸钱。

这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大家都快扛不住了。



现代战争不再是坦克拼刺刀,而是工业体系拼产能,财政系统拼持续力。现在连朝鲜这样的国家都在“掏空老底”帮别人打仗,已经说明一件事:

这仗,没谁能赢得轻松。

俄乌战场会迎来一个火力减弱的冬天,没错。但这不是和平的前奏,而是下一轮大战来临前的“蓄能期”。

俄罗斯要等朝鲜恢复产能,乌克兰要等西方继续拨款,双方要的不是胜利,是“喘口气”。

所以不能太乐观,也别太悲观。

参考资料:KHДr исЧерпала запасы снарЯдоBДЛЯ Pоссии и запустила массовоепрОИЗBОДCTBО FPV-ДрОHОB -ГyP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