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
作者 | 第一财经 孙梦凡
‘现在拍短剧的确实不少,身边朋友经常收到群演招聘消息,拍夜间场一次200元。’近日,郑州一位市民向记者透露,自己甚至不时碰到从北京来的短剧编剧。这场由西安、郑州等城市掀起的短剧热潮,正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新焦点。
在郑州,短剧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布局。当地已建成15家拍摄基地,包括航空港区的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金水区大志影视基地、新郑木马影视基地等,总面积超16万平方米,日均开机短剧约100部。一位从业者表示:‘郑州既有类似一线城市的城景,又有远低于一线城市的制作成本,单部100集微短剧成本可控制在30万至80万元,投资回报周期仅3至6个月。’
西安则堪称‘短剧大户’。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全国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西安,热门基地如西安造梦工厂已拍摄完成450余部影视作品。陕西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指出:‘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熟的影视制作产业链,以及政府对短剧产业的大力支持,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从省级层面看,陕西、河南、浙江成为微短剧承制方热度最高的地区。在传统影视重镇浙江、北京之外,陕西、河南、重庆等地正以强劲势头崭露头角。东吴证券分析称,短剧并非长视频的‘替代品’,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算法、冲动付费逻辑的全新内容物种,能够适应移动端使用场景,形成新的内容生态。
短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促使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列入重点工作任务。今年7月,郑州市发布《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培育一批微短剧拍摄基地,重点打造1至2个全产业链基地,积极培育10家以上具有竞争力的制作、发行企业,力争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100亿元。
河南的优势不仅在于成本。据郑州文旅官微文章,河南具备‘米’字型高铁网及新郑国际机场的便利交通,剧组可实现‘朝发夕拍’。此外,河南人口基数大、务工人员多,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数量均居全国榜首,许昌鄢陵为全国影视行业输送了80%的灯光师。
陕西同样动作频频。去年以来,陕西省先后发布《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两年内培育15家领军企业,推出200部精品微短剧。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链条,突出重点环节给予扶持,包括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
在这场竞逐中,一线城市也未缺席。深圳今年出台《深圳市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修订版)》《深圳市微短剧产业发展扶持计划操作规程》,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高地。为鼓励优秀剧本创作,深圳对入选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剧本创作扶持计划,经评审认定优秀并成功上线播出的微短剧剧本,按照不超过制作成本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此外,深圳还鼓励剧组来深取景拍摄。在深圳取景不少于5处并充分展现深圳城市形象、促进旅游宣传的,按作品传播热度等进行综合评定,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一位深圳影视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些政策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创作成本,也提升了深圳的城市知名度。’
尽管短剧市场火爆,但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外部层面,2024年底以来,监管部门密集发布治理通知,要求短剧避免制造拜金、炫富等不良价值观。今年,部分平台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并下架了上百部短剧。
商业可持续性方面,东吴证券指出,短剧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买量投放获取用户,再通过‘按集付费’的成瘾性设计变现,最后将快速回笼的资金投入再生产。但随着用户红利见顶和获客成本上升,需要进一步在精细化运营和内容上提升。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表示,受到监管、行业竞争、盗版等因素影响,微短剧产业自我净化、优胜劣汰情况明显。预计到2025年,产业运营流程标准化、监管防控机制前置化、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化、技术应用场景多元化,行业将逐步告别野蛮生长,走向高质量发展。
微信编辑| 格蕾丝
第一财经持续追踪财经热点。若您掌握公司动态、行业趋势、金融事件等有价值的线索,欢迎提供。专用邮箱:bianjibu@yicai.com
(注:我们会对线索进行核实。您的隐私将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