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的夜晚,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天空并不平静。印巴边境、克什米尔一线,电光火石之间,一场激烈的空战悄然上演。几轮交锋后,印度国内传来了“胜利”的欢呼声,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庆功言论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然而,同一时间,境外军事圈却炸开了锅。印度空军在这场空战中,可能付出了远比想象中更为惨重的代价。究竟损失了多少架战机?谁在说实话?谁又在隐瞒真相?
公开资料显示,印度空军在5月7日的空战中,损失了6架战机:3架阵风、1架米格-29、1架苏-30MKI,以及1架大型无人机。这一数字已经足够刺耳,但英媒一家航空类权威月刊在十月刊中给出了更为惊人的报道:伤亡数字远不止6架。该刊通过对巴基斯坦空军高层的面对面采访,以及来自印度境内的开源情报,认定被击落的阵风战机不止3架,而是4架,另外还有3架被打伤后拖着伤痕返回了基地,维护费用恐怕高得惊人。再加上那架米格、那架苏-30MKI和那架大型无人机,总计损失达到了11架。
那些被点名的阵风战机,有着明确的编号和归属。例如,第17“金箭”中队的中队长辛格,其战机在空战中被歼-10CE发射的PL-15E导弹命中,未能及时弹射逃生。还有一位马尼什中校,服役编号27976,结局同样悲惨。另有一位阵风飞行员身份未披露,其战机坠毁在山谷之中。仅有一位飞行员成功弹射,落在实控线印方一侧。这些细节一一对应,让人不禁心生寒意。
有人可能会质疑,境外媒体是否存在夸大其词的情况。但巴方的动作也摆在了明面上。巴国防部长阿西夫在8月11日点名回击印军高层的豪言壮语,提出双方公开战机库存,邀请第三方进行核查,用雷达数据、导弹锁定参数、飞行员通话录音来对账。巴方甚至将所谓的“技术简报”打包送给了国际媒体。然而,印方并未接招,这一话题也因此一直悬而未决。暂未看到印度方面公开的硬核反证,这个空白,越拖越显得诡异。
国内质疑声也随之冒出。7月28日,国大党议员高拉夫·戈戈伊在议会直接喊话总理,要求将全部35架阵风(对外说法是35架,采购合同是36架)拉出来阅兵,让世界看清是否有被击落。法国那边据说也提过核查数量这个事,但印度的理由很统一:前线机场不安全,仓促展示没有必要。紧接着,印法方面又放出了一个说法,承认5月7日前后确实折损过一架阵风,但不是被打下来,而是在演训中因技术故障坠毁。用词巧妙,止血的味道更浓。
这边还没消停,6月28日雅加达传来一个小型研讨会的爆料。到场的军界人士提到,5月7日那晚的损失里不只是飞机,还有两套S-400防空系统,总价按每套5.4亿美元算,账一摊,连机带防空,损失超过20亿美元。这个数字太过惊人,有待官方确认,但它解释了很多谜团:为什么迟迟不敢把数据放到阳光下,为什么国内外论战越闹越僵。
绕不开阵风战机。过去几年,它在印度舆论里几乎是神话级的存在,价格不菲,包装也华丽。然而,在这场仗里,阵风被PL-15E导弹点名,4架坠落、3架重伤的说法,像是一盆冷水泼在了印度脸上。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种调侃:这回英国媒体下手很狠,主要是锤法国,一锤下去连印度也带上了。到底是谁不给力?是飞行员的训练不足,还是平台的能力有限,抑或两者叠加?没有透明的数据,只剩下猜测。
再看战场另一边的沉默者——印度国产的LCA光辉战机。有人开玩笑说,光辉厉害到谁也别想击落它。懂行的人都明白,真实的句子是另一半:别想在它自己掉下去之前击落它。从1983年立项,到2001年首飞,再到2015年才算挂上“服役”的牌子,LCA光辉战机走了十几年才走到今天,然而量产却还没跑起来。到2025年,LCA的产出也就40架出头,评估报告里写着“难以作战部署”,让人心里发凉。
把LCA掰开看,问题一层叠一层。气动设计是法国团队帮着定的,电传飞控要靠美国,发动机靠通用F404,雷达靠以色列,光电瞄准吊舱用的是拉斐尔,弹射座椅来自英国马丁-贝克,座舱抬显是法国赛峰,空空导弹则得看俄系或欧美货。纸面统计上,国产化率超六成,看着很美;但核心系统一捋,几乎全是进口,战时供应链一旦卡脖子,就全线“黄灯”。
今年8月22日,斯坦航空交付了8架LCA MK1A,新闻稿很热闹,但镜头一转就尴尬了:其中6架尾部空空如也,发动机没装上。追根溯源,俄乌冲突后全球航空级海绵钛紧缺,西方制裁链条下,通用手里的F404产能发紧,优先保自己和盟友,原本给印度的量一拖再拖,被挪去给F/A-18EF做更换。到头来,只能先交机体,发动机待定。要问这是不是“不可抗力”,现实就是这么冷。
设计层面的硬伤更扎心。LCA的进气道方案像极了早年F/A-18的老设计,高速段总压恢复差,1.6马赫往上就喘不上气。偏偏它的机翼布局又是奔着高速截击取向去的,天生打架。定位上也打架,既想做轻型多用途,靠格斗立身,更多时候在亚音速机动;又想跑高速拦截。两个灵魂,塞进一个机体,扯着打结。机体结构靠大量复材减重,但还是重,过载数据上不去,难破6g,现代战机普遍要到9g。你说拿它去空战搏命,谁敢把命交给它?海军版的尝试更像一次心口不一。空载从甲板起飞位置都要排在重载起飞位之后,挂上弹药和油箱,还能不能拉起来,全靠风向给面子。印度海军后来让它出局,判断挺干脆。
战争不是短视频,不能靠口号剪辑。阵风不是护身符,光辉也不是护身符。会战的军队,背后是制度、工业、教育、科研、供应链,一环扣一环。挡住导弹的,不只有机动与电子战,还有对真相的尊重。真相这东西,怕光的,往往自身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