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营主席之争,还未正式投票,电视画面却已呈现一边倒态势。”
近期,郝龙斌的造势片在赵少康的节目中频繁播出,一天内竟达三次,而张亚中的名字却遭消音处理。有基层党工私下抱怨:“打开电视,还以为遥控器坏了,怎么全是同一组人的画面。”
赵少康的策略直白而犀利——将张亚中贴上“极端”标签,同时将郑丽文定位为“分裂票”。其算盘显而易见:只要张亚中被骂得无法继续参选,郑丽文吸引的年轻票便难以突破上限,最终胜出的只能是郝龙斌。
然而,这招看似聪明,副作用也已显现。上周六,郝阵营临时取消中天辩论,现场空出三十张椅子,摄影师尴尬到只能拍天花板。介文汲在脸书开炮:“怕辩论就别选党主席,去选里长。”留言区一片鼓掌,但无人敢将此言论转进党内群组。
郑丽文则抓住空档,直接在Threads开直播,背景是夜市的大肠面线摊。她边吃边回答网友提问:“我不怕辩论,我怕的是年轻人觉得国民党只会喊团结,却不敢吵政策。”十分钟直播,点赞破三万,其中一半是绿营网友跑来看热闹。
更微妙的是白营的态度。黄国昌要攻新北,最怕蓝营推出会打仗的党主席。幕僚透露,如果郝龙斌当选,黄国昌就主打“世代交替”;如果是郑丽文,就要改打“蓝白政策差异”。一句话,蓝营选谁,白营就换剧本。
县市派系也在摇摆不定。台中一位挺郝的议长,被问到为何不出席郑丽文的青年座谈时,干笑两声:“年轻人太凶,我怕被问前瞻预算。”旁边年轻党工补刀:“其实是怕被直播。”
民调数字更为赤裸:郝龙斌在五十岁以上群体中断层领先,而郑丽文在二十到四十岁群体中反超。
最尴尬的当属张亚中,深蓝基本盘被郝吸走,中间选民又被郑抢走,现在只能天天跑宫庙,求神也求票。有老党员在群组贴出1990年党主席选举剪报,当时也是媒体资源倾斜,结果第二年立委掉了二十席。配文只有一句:“历史不一定会重演,但会押韵。”
再过两周投票,变数只剩一个:沉默的三十岁以下党员。他们人数不多,却能在关键时刻把“改革”两个字写进选票。郝龙斌的顾问团名单再豪华,也抵不过一票二十三岁党工在投票所里的那一秒犹豫。
蓝营这次,表面选主席,其实是在选“还要不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