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警惕!一家四口因食用此瓜中毒,毒性超砒霜,煮熟仍危险

时间:2025-09-21 05:16:43 来源:普陀动物世界 作者:普陀动物世界



夏日午后,阳光透过纱窗洒在王阿姨家的厨房里,新鲜的葫芦瓜堆在菜板上,翠绿欲滴。王阿姨边切菜边招呼全家人:“今天做个瓠瓜炒蛋,给大家清清热!”她一直认为“苦瓜败火,苦味养生”,每年夏天都少不了几道苦味蔬菜。然而,这顿看似平常的家常菜,却在几个小时后让全家人进了医院的急诊室——呕吐、腹泻、头晕、乏力,一家四口几乎被“放倒”。医生见状,眉头紧锁:“你们这是中毒性肠炎,罪魁祸首可能比砒霜还厉害,就是那一口‘特别苦’的葫芦瓜。”

你是否想过,日常餐桌上的一道普通蔬菜,竟能引发如此严重的中毒?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毒素耐高温,煮熟也无济于事!不少家庭每逢夏季都热衷于苦味食材,难道苦瓜、瓠瓜、丝瓜、黄瓜都暗藏“杀机”?还是要靠“好运气”赌一把?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有些瓜类的苦味不是养生信号,而是危险警报。为什么连厨房高手也会“中招”?哪些细节关键,很多人都忽略了?下面的内容,可能将颠覆你的认知,尤其是第三点,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它的隐蔽性和危害



瓠瓜(又称葫芦瓜、蒲瓜)因其清脆口感和高水分,成为无数家庭餐桌的宠儿。正常的葫芦瓜甘甜细嫩,含水量高达95.3%,热量仅有16千卡/100克,受到减肥人群和中老年人的青睐。但你可能不知道,瓠瓜并不总是安全的。在生长过程中,葫芦科蔬果如果遇到高温、干旱、虫害等非正常环境,会产生名为“葫芦素”的天然毒素,使瓜体苦味明显增强。

葫芦素是一类强烈的生物碱化合物,其中以葫芦素B和葫芦素D毒性最强。权威数据显示,葫芦素B小剂量就可导致严重的胃肠损伤和神经系统反应,其毒性水平甚至可与“砒霜”媲美。只要你尝到一丝非正常的苦味,就极有可能碰到了“毒瓜”!而且,这种毒素的可怕之处在于:

耐高温,不会因烹调而分解;盐腌、漂洗等家庭方法也无法去除毒素;毒素量难以被肉眼或嗅觉识别,只能通过味觉尝出端倪。

医生提醒:“煮熟也没用,尝出苦味马上丢掉!”甚至刀具、菜板也要彻底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浙江医院和多地疾控检测证实,葫芦素中毒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极易被家庭忽视。



吃下“苦瓜”之后,身体会发生什么?

瓠瓜苦味中毒虽然来势汹汹,但症状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却因人而异,一旦忽视其早期信号,可能危及生命。以下为最新临床和案例分析的数据:

典型症状表现:

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大部分患者首先觉得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有的人会出现手脚麻木、全身无力。

3-4小时后:症状加重,持续性腹痛、剧烈腹泻,多次呕吐,甚至脱水。部分患者出现头昏、嗜睡,血压下降至危险线以下,出现休克

重症病例:可导致急性肝肾损伤、神志恍惚,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

以福州肖先生(化名)一家的中毒案例为例,全家人在吃了仅仅一小口特别苦的瓠瓜后,短短半小时内,各自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胸闷、腹泻。肖先生甚至三次因休克摔倒,血压一度降到78/52 mmHg(远低于正常成人范围)。医院诊断所有人均为葫芦素中毒性肠炎。医护人员提醒:“遇到类似大剂量持续腹泻、脱水,甚至意识模糊,必须立即就医,不可拖延。”



值得警惕的是,儿童和体弱者易在短时间内脱水休克,极端情况下可危及生命。在2020年广东韶关,也曾有一家四口因进食苦瓠瓜入院救治,经洗胃、补液等紧急干预才侥幸脱险。

中毒并不是罕见孤例,据“健康广东”通报,2024年已报告多起因进食苦葫芦瓜致使多名患者住院的案例
医生特别指出,被苦味食品“放倒”的患者,常表现为1. 口干头昏、恶心嗜睡(轻度);2. 剧烈腹痛、呕吐、脱水,甚至便血(重度)。很多人往往误以为是痢疾或肠炎,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家庭防范:发现苦味,果断丢弃,这几点最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避开“毒过砒霜”的苦味葫芦瓜?医生、营养师、食品安全专家联合建议:

尝味辨别最直接
烹饪前取下瓜皮,用舌尖轻舔瓜肉,若有苦味马上丢弃,包括刀和菜板也要彻底清洗、消毒。
切记:瓠瓜、丝瓜、黄瓜等葫芦科蔬菜一旦有非正常苦味,绝对不可食用,无论生熟。



别迷信“苦味=清热”
不是所有苦味蔬菜都有益健康。实际科学证明,葫芦素的“苦”是警告而非良药。个别流言如“夏天苦瓜败火”,无法适用于全部葫芦类蔬菜。
医生反复提醒,“超级苦”的蔬菜很可能是植物中毒害的信号,不可侥幸食用。

警惕外观,无绝对保障
虽然部分苦葫芦瓜外表凹凸不平、形似白炽灯泡,但仅凭外形不能区分安全与否。唯一可靠标准就是味道检测。

谨慎保存与采购
不要购买明显发蔫、变软或表皮受损的葫芦瓜。对于夏季新鲜蔬菜,当天购入当天烹调,避免长时间存放。注意购买来源正规的新鲜农产品减少风险。
家中如有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应特别小心。

万一中毒,须这样急救并及时就医
出现口苦、恶心、持续性呕吐,可在第一时间用温水催吐,大量饮水并立即前往医院。切勿仅靠自行处理,以免贻误病情。
医生建议,所有中毒患者都应快速补充电解质、监测肝肾功能,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中国葫芦科蔬菜中葫芦素毒性分析及其食品安全应对》 3. 《夏季苦味蔬菜的毒性与急性中毒防治建议》 4. 《健康广东》官方通报 5. 《浙江医院营养科食物中毒处置手册》 6. 《家庭餐桌食品安全指南(2023版)》 7.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