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医生发现:那些常年吃安眠药的人,过了70岁后,大多都变成了这样

时间:2025-09-21 05:05:11 来源:游古史 作者:游古史

刚过傍晚,70岁的韩阿姨坐在沙发一角,手心紧握一小瓶安眠药。窗外余晖渐褪,屋里安静得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从五十岁起,韩阿姨的失眠似乎成了家里的“老朋友”,一开始只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后来索性听从周围朋友建议,找医生要了点“安眠药”,想着“睡个踏实觉,哪有那么多事”。没想到,这一吃就是二十多年。最近,她发现自己白天精神越来越差,做饭会忘记放盐,孙子的名字偶尔叫错,半夜还差点在卫生间摔倒。韩阿姨忽然很害怕:难道就是因为这些药,把自己慢慢变成了“糊涂老人”?

像韩阿姨这样的老人,真的越来越多。不少子女和老人都觉得:安眠药能把失眠挡在门外,算是“福音”。但医生却频频告诫,年纪越大,这种依赖安眠药的生活模式,身体各种变化会越明显。而且,很多后果都难以逆转。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那些过了70岁的“安眠药老用户”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其实,背后的逻辑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复杂。



大家都希望,安眠药是让大脑“安静一晚”的好帮手,可医学研究反复揭示,药物是把“双刃剑”。哈佛医学院的长期追踪项目发现,60岁以上人群如果连续吃安眠药超3年,患阿尔茨海默病、重度认知障碍风险是未服药者的1.5-2倍。中国老年医学中心联合多地医院的资料显示,安眠药用得越久,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会越来越迟缓,记忆力像漏斗一样止不住地往外流。

原因在哪?其实,安眠药大多通过抑制大脑神经递质,比如让GABA(γ-氨基丁酸)活性增强,人会像喝了点酒一样松弛下来。短期用,没什么大事;可是长期干扰大脑的“信号系统”,大脑就会“懒惰”。简直像让舞台上的演员一夜之间变木偶,不再主动来事,记忆、判断、协调等能力全面下滑。

人体其他系统也躲不过副作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案例分析明确指出,吃安眠药的人比同龄人肌肉力量下降速度快约37%,出现“腿脚不利索”“起身眩晕”等问题明显增多。游离在药物中的老年人,从身体到精神仿佛都被一层厚重迷雾包裹,真正的生活质量,会被一点点剥夺。



长期服安眠药的老年人,过了70岁,最常遇到的4个身体与生活变化,得让每个家庭都要有所警觉。

记忆大幅变差
问他昨晚吃了啥,可能答得上;问一周前的事,基本一问三不知。医生团队早在2023年的抽样调查里发现:常年服药的老人,年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比同龄人快2-3倍。不少人被误诊成“老糊涂”,其实是药物带来的“大脑慢性中毒”。

白天嗜睡与精神恍惚
一天12小时老觉得累,盯着电视会打盹,说几句话也会“迷糊”掉线。数据显示,70岁及以上安眠药用户,白天昏昏欲睡出现率高达58.7%,还会增加开车、做饭等意外风险。许多子女发现父母开始“走神”,多半跟药物有关。



摔倒、骨折风险暴增
夜里起来上厕所、厨房下楼,没什么难,可安眠药吃得多了,动作变慢、反应变钝,一不留神就容易摔倒。上海某医学中心的数据是:摔倒风险增加52%,骨折增加43%。不同于年轻人,老年人一旦骨折,愈合慢,卧床期间诱发肺炎、褥疮,后续死亡率也跟着升高。摔倒,可能是身体衰退的转折点。

逐渐形成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依赖
很多人发现,安眠药就像“安全绳”,一天不吃就睡不着,甚至心理开始恐惧夜晚。一位临床医生分享,70岁老人中,约有三分之一,一旦试图停药,就会出现焦虑、烦躁、幻觉等戒断症状。这不仅仅影响入睡质量,更严重打乱了大脑与身体原有的自我修复机制。

有多少家庭,被这些安眠药后遗症折磨得无计可施。其实,这些结果,许多医生早就说过,无数数据早就“敲过警钟”,偏偏总有人想着“没事吧,我能挺住”。



难道只能认命“吃一辈子”?其实科学养成生活习惯+逐步减药替代,对很多老年人来讲都有效果。身边不少医生、营养师都建议,可以参照下面几个具体办法试试:

认知行为干预,调整“焦虑型失眠”
建议去正规医院、心理科或者睡眠专科寻求帮助。很多老人睡不着,不是“睡不着”,而是焦虑、担心睡不着。通过放松训练、呼吸练习、正念冥想等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慢慢让大脑学会“自然入睡”。

运动疗法,白天多活动,晚上易入眠
每天白天做点低强度运动,比如快走、太极、做操,运动能让睡意来得自然。《中国老年人养生与用药指导》建议,上午、下午太阳好时段,外出1小时活动。别把自己圈在屋里,阳光和体力活动有助于恢复昼夜节律。

优化饮食结构,帮身体调节褪黑素
傍晚别喝茶、咖啡,晚饭不过油、不太咸,适当多吃点小米粥、牛奶和一些核桃,有助于身体分泌天然褪黑素。晚上别吃宵夜,安安心心把血糖保持平稳,身体才会自发产生困意。



分阶段减量,绝不私自停药
想要停药,务必跟医生商量。医生会根据身体情况,设定“逐步减量-换用短效类药物-辅助行为干预”的方案。千万别“一刀切”停药,否则极易反弹。过渡期可以适当用些褪黑素等非处方助眠物替代,逐步把药用量减到最低,让大脑恢复本来的调节能力。

说到睡眠,真没什么好“捷径”。药片能短暂帮你渡过难关,却夺走了大脑和身体的韧劲。生活的每一天,不仅要有睡意的夜,更要有清新的白天、踏实的步伐和有滋味的老人生活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