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之间的紧张气氛愈发浓烈,仿佛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仿佛双方都紧握着腰间的武器,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场冲突。众人对这两大巨头是否会爆发冲突议论纷纷。
两国在诸多方面格格不入,想要共同走向同一目标,可谓是遥不可及。
这四个领域,其一为台湾,其二关乎经济与制造业的命脉,其三涉及谁更具实力的军事力量,而最后一个是深植于人心的意识形态。这些难关并非轻易可逾越,每一道都直指两国之间的敏感神经。崔天凯的言论,毫不夸张地说,已将最后一层遮掩的面纱彻底揭开,让我们得以洞悉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究竟潜藏着怎样的汹涌波涛。
谈及台湾,唉,这颗雷区确实无人敢轻易涉足。
自1949年起,美国的动作一直存疑。1950年,第七舰队公然介入台湾海峡,其意图不言而喻,显然是意图妨碍我国统一大业。直至1979年中美关系正式建立,却意外发现美国国会出台《台湾关系法》,公然承诺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此举令人费解:表面上握手言和,却暗中下黑手,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在2021年的某次发言中,崔天凯的措辞极为严厉。他指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做法极为危险,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绝无妥协余地。这不是简单的威胁,需深思的是,这关乎祖先留下的家产,涉及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此类核心利益岂能作为交易的筹码?任何将其出售的人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美国似乎完全无视这种观点。近年来,对台湾的武器供应从未间断。2010年代,成百亿美元的F-16战斗机和导弹系统被源源不断运往台湾,仿佛价值连城。进入2020年代,特朗普总统轻松签署了5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你以为拜登总统上任后情况会有所改善?实际上并无改变。
最刺激的,还是2022年,那个佩洛西,当时还是美国众议院议长,非要跑到台湾去。这一去,直接把台海的火药桶给点着了。解放军立马搞了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那几天,全世界的心都悬着。美国呢?派军舰过来,在海峡里晃悠,美其名曰“航行自由”。说白了,就是给你上眼药,示威。
美国心中那只小算盘,运作得响亮而清晰。他们的意图是将台湾塑造成一艘“永不沉没的航母”,宛如一枚钉子,牢牢地镶嵌在你家门口。目的在于以此牵制你、制约你,以便他们能在亚太地区持续扮演霸主角色。
在2024年的今天,他们再次通过了所谓的《台湾强化防御法案》,持续提供资金和物资,助力台湾的防务建设。这已远不止是出售几件武器,而是涉及情报交流、技术转移等全方位支持。甚至在2023年的某份报告中,美国国务院竟然将台湾视为“主要非北约盟友”,这种做法与公开站队又有何异?
而台湾那个赖清德当局呢,今年一上台,更是积极得很,一边搞“去中国化”,一边花大价钱买美国的破铜烂铁。这么一来二去,台海就成了中美之间最容易擦枪走火的地方。美国那些官员,嘴上也不闲着,不止一次地放风,说大陆要是动手统一,他们“可能”会军事干预。这话,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 #热问计划#
若台湾问题在政治层面成为一桩难以解开的僵局,那么在经济与军事领域的对抗,便如同双方在棋盘上面对面比拼腕力,关乎两国未来的走向,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失败的代价。
往昔岁月,美国堪称工业界的翘楚,其F-22战斗机早在1969年便踏上了月球,那个时期,美国的制造业几乎被视为神迹。然而,随着苏联的崩溃,美国自诩为天下无敌,逐渐滋生了傲慢之气,推行所谓的“去工业化”政策,将那些既脏又累的制造业纷纷外包,而自身则悠然自得地在华尔街沉迷于金融游戏。
美元凭借其与黄金和石油的紧密联系,确立了全球货币的地位。美国仅需启动货币印刷机制,便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攫取财富。将工厂迁移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自己则坐享其成,这种状况看似美妙。然而,现实却发生了转折。如今,制造业出现空心化,铁锈地带的工人面临失业,贸易逆差规模令人震惊。这才意识到需要推动“再工业化”,但要将已流出的产业重新吸引回国内,并非易事。
回顾我国1949年的工业状况,可谓一穷二白,犹如一张白纸。然而,凭借着改革开放的激情和中华民族的勤劳精神,我们毅然踏上了成为“世界工厂”的征程。深圳、东莞的工厂生产线,日夜忙碌,生产的商品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当然,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我们也付出了环境破坏、劳动力剥削的沉重代价。
我们并未止步于此。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我们迈向更高层次,致力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华为和中兴的5G技术,令全球瞩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出口量已位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23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值贡献将占全球的28%,相较之下,美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6%。
一时间,美国确实陷入了慌乱。2024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已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美元霸权的基石似乎也开始动摇。自2018年起,贸易战便硝烟四起,美国接连采取加征关税、禁止技术转让等手段,招招见血。
在2022年,拜登总统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投资520亿美元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并对高端芯片出口至中国实施严格限制。到了2024年,美国再联合日本、荷兰、韩国成立“芯片四方联盟”,旨在对光刻机领域施加压力。对于中芯国际等类似企业,唯有硬着头皮自主发展,尽管进度缓慢,但也在稳步追赶。
在军事领域,竞争态势尤为明显。美国之所以能在世界舞台上横行无阻,其根本在于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11个航母战斗群,如同全球的巡逻警察。今年军费开支超过800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40%。他们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在军事上对其构成威胁。
自2000年起,五角大楼便逐年发布《中国军力报告》,报告内容始终如一,反复强调“中国威胁论”。在2023年的最新版报告中,再度掀起炒作热潮,声称我国核弹头数量已超过500枚,海军舰艇数量逾350艘,甚至无端指责我国在南海建设岛礁是对“航行自由”的威胁。
实际上,我们增强军事力量,旨在实现何种目的?答案是为了自卫。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周边环境复杂的大国,我们深知历史教训——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今,我们曾遭受他国欺凌。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必然导致挨打。我国海军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旨在保障国际航道的安全,而在南海我国领土上进行的建设,则是为了捍卫我们的家园。
美国在所谓的“第一岛链”沿线部署导弹,关岛和冲绳的军事基地几乎触手可及,仿佛利刃悬于头顶。今年,它还与菲律宾、日本联合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的核心内容即是模拟与我国交战。这种举动,除了加剧双方的猜疑,恐怕别无其他积极后果。正如崔天凯所言,美国显然不愿看到一个军事实力强大的中国来平衡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因为这可能撼动其霸权的基础。
意识形态。这种无形的存在,既不可见亦不可触,却如同高墙一般,横亘在两国之间。
美国推行资本主义已有两个世纪之久,逐渐塑造了一套以资本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政体。他们对此习以为常,将任何与之相异的政治体系视为对手。冷战时期视苏联为敌,如今矛头转向我国。他们忧虑不安,担忧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若取得成功并持续发展,那么他们所宣扬的“资本主义为历史终结形态”的论调将如何自圆其说?
崔天凯在2021年卸任之际便曾言,中美两国亟需跨越意识形态的隔阂。然而,这谈何容易,实属艰难。美国的媒体,日复一日地宣扬“中国威胁民主”的论调,国会亦通过一系列法案对我国的官员实施制裁,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将我国塑造成异类,乃至怪物的形象。
我们选择了独特的道路。我们重视集体利益,注重国家整体进步,我们的发展策略切实提升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以2020年国内洪水为例,解放军和消防员英勇无畏,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前线,而民众则在后方提供食物和饮水支持。反观2018年美国加州的大火,燃烧了百万英亩土地,但政府因预算问题反应迟缓。这种治理能力的差异,在美国某些政治家眼中,却成了我们“威权主义”的所谓证据。
连文化交流都受到了牵连,众多孔子学院不得不关闭。
一方总怀有颠覆的意图,另一方则坚定地追求独立发展。这情形宛如两位各自踏上截然不同路径的人,思想频率相去甚远,如此交流,谈何有共同点?
显而易见,台湾问题如同一个蓄势待发的火药桶,经济与军事领域则成为了一场激烈的擂台赛,而意识形态的差异则是一道根本无法跨越的深壑。这四个层面层层叠加,共同构筑了当前中美关系难以弥合的残酷现状。
据预测,若特朗普今年卷土重来,其政策或将进一步加剧关税战,加大对台湾的武器供应,军事报告的调子亦将越发激昂,对意识形态的抨击亦将持续不断。由此可以预见,台海的军事演习将愈发频繁,美军舰艇穿越海峡的次数也将增多,仅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或许便将超过10次。
自然,两国间的联系并非一概而终。据预测,2024年的双边贸易额仍将超过6000亿美元,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早已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若真的完全脱钩,双方都将难以承受。在高层交往层面,电话沟通依旧频繁,旨在防范最不利的局面出现。
美国根本无意以平等的态度与你进行真诚的交流。其根本目的,便是意图将你压制,让你永远无法实现发展。
民众普遍渴望和平生活,然而国际间的大国较量往往显得冷漠且无情。若美国持续秉持其傲慢的霸权态度,不断施加压力,那么冲突的阴影将如同悬于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未来,与其关注言辞,不如观察实际行动,尤其是美国方面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