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巴基斯坦与沙特签署《共同防御协定》引发国际关注。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9月19日报道,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阿西夫公开表示,巴基斯坦的核能力已实现实战化部署,并暗示在必要情况下可向沙特提供核保护伞。这一表态迅速引发轩然大波,毕竟巴基斯坦作为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核国家,公开承诺为其他国家提供核保护伞尚属首次。
阿西夫在采访中强调,巴基斯坦已进行多次成功核试验,并完成核武器实战化部署。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明确表示巴基斯坦的核能力可向沙特延伸。这一表态被解读为巴基斯坦将核保护伞纳入对沙特的安全承诺,直接挑战了中东地区的战略平衡。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局长被传言称,若以色列对沙特发动空袭,巴方将派出战斗机发射空面导弹反击,甚至不排除使用战术核武器。尽管这一消息的真实性有待验证,但结合巴基斯坦此前向沙特提供核保护伞的表态,其战略意图已十分明显。
目前,巴基斯坦的战略核威慑主力是沙欣-3型弹道导弹。这款两级固体燃料中程导弹直径约1.4米,长度约19米,单弹头射程可达2750公里。尽管其性能不及中国同类产品,且采用常规弹头设计,但足以覆盖以色列全境。
沙特方面则依赖上世纪80年代从中国引进的东风-3型液体燃料中程导弹。尽管该型号已显老旧,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升级便利性使其仍具威胁。通过更换制导组件或推进剂,东风-3的打击精度和射程均可提升,足以对以色列构成战略威慑。
以色列国土纵深有限,其反导系统高度依赖中央司令部在沙特、伊拉克等地部署的前沿雷达。若巴基斯坦从沙特境内对以色列发动核反击,缺乏前沿雷达支持的以军拦截弹将面临预警时间和范围大幅缩减的困境,老式弹道导弹的突防效率反而可能提升。
连胡塞武装基于飞毛腿改进的老式导弹都难以被以色列全部拦截,更遑论巴基斯坦和沙特联合部署的核常兼备导弹。这表明,巴基斯坦对以色列的核威慑能力已足以支撑其战略意图。
尽管巴基斯坦在核领域表现强硬,但其常规军力与以色列相比仍存差距。巴空军虽在对印空战中取得胜利,但印度空军体系缺失,与北约标准的以军不可同日而语。更关键的是,以军装备的F-35I战机性能领先巴军歼-10CP一代,巴方在常规空战中恐难占优。
若以色列对沙特发动大规模空袭,巴基斯坦以常规军力介入可能得不偿失,反而损害其威慑可靠性。然而,巴方通过降低核门槛的表态,试图以核威慑弥补常规军力不足,这一策略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巴基斯坦将核能力与安全承诺捆绑,向沙特提供“一站式”保护伞,这种小国战略思维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将军贸与安全深度绑定,巴方不仅获取经济利益,更强化了与沙特的战略同盟。
此次共同防御协定的后续发展,将深刻影响中东安全格局。巴基斯坦能否在核威慑与常规军力间找到平衡,沙特能否通过“金钱换安全”实现战略目标,以色列又将如何应对这一新型威胁,均值得持续观察。
▲别忘了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