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2025年的9月初,以色列媒体报道报道,要求某个中国建筑公司解雇数百名中国籍的工人,并且有消息称以色列计划将在2025年底清退所有中国工人。
目前多个以色列的工地对中国工人实行了限制,并且暂停了这些工人新的工作许可的审批。
这件事情还在前几天登上了微博的热搜,很多人不明所以,在以前,中国工人凭借着自己娴熟的工作技术而受到青睐,为什么好好的突然解雇这么多中国工人。
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以色列由于政治原因而动用的无耻的手段。
随着巴以冲突的持续升级,两国在立场上的分歧愈发紧张,中方在这件事情的立场上是支持“两国方案”的,以色列就借此清退事件,试图给中国在巴以问题上施加压力,将中国工人作为政治博弈的筹码。
这着实让人愤怒,这些在以色列打工的中国工人明明是无辜的,却被以色列这样对待,成为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如果回国,那么他们就要面对昂贵的中介费,并且还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被卡手续。可如果不回国,这些工人又没有工作,也只能在以色列四处流浪。
其实以色列卑鄙的手段还不止于此,更过分的是,在2025年的9月16日,以色列未来党议员托波洛夫斯基率团窜访台湾,与赖清德会面。
在这期间,公然将台湾称为“国家”,还将赖清德称为“总统”,自称“代表以色列人民”向台湾表达谢意。
在今年4月的时候托波洛夫斯基就曾窜访台湾,当时他就发表“支持台湾参加国际组织”的言论,中方已经通过外交渠道立马提出抗议,但如今以色列竟然故技重施。
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以及曾经中以建交的公报精神,这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衅,也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公然践踏。
对此,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第一时间就发出强硬的表态,直接指出托波洛夫斯基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并警告“如果不悬崖勒马,必将摔得粉身碎骨”。
要知道在以前,中国不止一次地帮助过以色列,中国的企业在以色列参与了多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为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比如说,中国企业曾经承建了海发新港,并在建成后参与运营。海发新港在开港后,以色列的物流渠道变得更加通畅,将以色列海发新港的世界排名从以前的196名,提升到2023年的86名。
并且海发新港的200多名的员工中,有80%都是以色列的员工,这也给以色列创造了就业机会。
此外,中国企业还参与建设了特拉维夫红线轻轨的项目,在建设期间,中国企业克服了大量的困难,包括施工场地狭小、隧道拥挤等问题,还经历了新冠疫情、巴以冲突、恐怖袭击等外部环境的挑战。
但中国企业的项目团队仍尽心尽力,将任务提前了一年完成。随着该铁轨的通车,以色列城市群的高峰期公共交通的使用率,从以前的25%提升到了40%,私家车的使用时间下降了12%。
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压力,推动了以色列城市群之间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极大的改善了以色列的民生情况,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而在此项目的筹备阶段中,中国企业派出了中欧联合专家团,在以色列开展交流培训工作,为以色列300多名员工提供技术指导,涉及轻轨的驾驶、调度、维护等相关技术,帮助以色列培养了专业人才。
在之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中国一直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以色列的正当立场给予理解和支持,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中国这么多年来对以色列是尽心尽力的帮助,可以色列却屡屡触犯我国的底线,公然损害我国的国家利益,以色列这自以为是的无耻行为必将受到报应。
中国之前是以色列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在2024年,中国是以色列的最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额达到190亿美元,其中以色列芯片的相关出口额就有58亿美元的规模。
但随着以色列的挑衅行为,直接就会导致两国在高科技、农业、经贸等领域的合作崩塌,以色列的市场将面临巨大损失,企业也会陷入投资困境。
在联合国大会中,面对巴以冲突的问题,支持“两国方案”的决议是以压倒性的趋势通过的,因此以色列就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承担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在这种形势下,以色列议员还私自访台,公然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这让以色列在国际舆论中更加的被动,必然会失去更多的国际支持。
想想之前的立陶宛,也是置中国的核心利益于不顾,在2025年1月私自访台与台独分子赖清德见面。
这种行为直接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谴责,将中国和立陶宛的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这极大的降低了立陶宛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并且立陶宛的经济也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中国立马中断了和立陶宛之间的贸易合作,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后,立陶宛的贸易额只剩下了之前的0.3%,这对于立陶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作为立陶宛支柱产业的交通运输业,曾经贡献了将近14%的GDP,但因为此事被中国制裁后,立陶宛的铁路公司货运量大幅下降,并且相关产业也受到了牵连。
据相关数据统计,立陶宛的物流业因此损失了3亿欧元,连带着其他的产业链损失更加难以估量。
之前的立陶宛,现在的以色列,只要不尊重“一个中国”原则,只要公然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的,都必然没有好下场,同时也希望这些被解雇的工人能够在祖国的帮助下尽快回国。
信息来源:以色列媒体《Haaretz》(国土报) 中国寻求禁止其公民在西岸工作
建筑工人与以色列达成协议,旨在规范中国劳工在住房项目中的就业,但在定居条款上陷入僵局
信息来源: 环球网 以色列有关议员窜访台湾,中国驻以使馆:对其恶劣言行予以强烈谴责
信息来源: 中国台湾网 以色列有关议员“窜台” 中国驻以使馆:如不悬崖勒马,必将摔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