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张雪峰账号被封事件:理性看待背后的教育思考

时间:2025-09-25 12:12:25 来源:关尔东 作者:关尔东



昨晚看到张雪峰账号被封的消息,若放在过去,这或许会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爆炸性话题。就像当年川普耳朵中枪事件那样,我可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坐在电脑前写一篇长文,生怕错过这个时代的情绪风口。但如今,我逐渐意识到,这些热点事件未必需要立即回应,反而可以等情绪平复后再做理性分析。

记得昨晚,我忍住了追热点的冲动,选择带孩子去超市买她喜欢的巧克力。这种选择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生活的重心远不止于网络上的喧嚣。毕竟,川普的遭遇再大,也未必会直接影响我的生活轨迹;同样,张雪峰的账号被封,也不应成为我们情绪波动的唯一来源。

关于此次事件,张雪峰方面给出了两条回应。一条是张雪峰本人对《正在新闻》记者的简短回复:“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说完便挂断了电话。这种略显仓促的回应,或许透露出他内心的困惑与不安。另一条则是张雪峰工作室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的回复:“正在反省。”这两个字,既是对外界质疑的回应,也是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回顾过去,我曾在2023年6月发表过一篇题为《你最好少看张雪峰》的文章。当时,许多人吹捧张雪峰为底层家庭指明方向,认为他是在说真话、做实事。但我却用塞林格《九故事》中的“逮香蕉鱼的人”作比喻,指出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当时,不少读者留言批评我“何不食肉糜”,认为我在脱离实际地讨论问题。这些留言我都保留了下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

我的观点很简单: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事也是一点点增长的。即便我经历过985高校的本硕博教育,但如今吃饭的本事,更多是在图书馆、出租屋里泡出来的。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与学校、城市乃至专业关系不大,更多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愿意付出多少努力。

在互联网写作和视频创作领域,不乏学历不高但成就斐然的人。他们虽然是高中生或大专生,却做得比许多名校毕业生更好。比如写作圈的押沙龙(浙大毕业)和和菜头(南大毕业,气象专业),他们的文笔和思考更多是靠自己练出来的,而非学校教育。相比之下,我也接触过许多中文科班出身的朋友甚至教授,他们的文字却总显得拘束,缺乏真诚和共情。

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感受和行动。我现在懂得的道理与十年前相差无几,但如今却能感受到更多东西——那些沉睡在体内的记忆被逐渐唤醒,通过一天天认真的生活,我也逐渐有了对他人的共情能力。比如兜里没多少钱却要消磨一整天的感受,这些是学校教不了的,必须来自生活本身。当然,有些人缺乏反思能力,会逐渐麻木;只有极少数人能从麻木中焕发共情能力,撕开假面,找到更真诚的东西。

说到这里,或许与张雪峰账号被封没直接关系。我不想探讨他的遭遇是否与捐款事件有关,只是好奇:当我2023年批评张雪峰时,那些骂我“何不食肉糜”的人现在是什么感受?当张雪峰发出捐款豪言时,那些指责我“被戳中肺管子”的人又是什么感受?

张雪峰在反思,我们也需要反思。但教育的本质和个人成长的规律,始终是不变的。

我记得看过张雪峰一个视频,有人质疑他买粉丝,他当场发飙说:“我是一个老师,对数字很敏感很较真,这会影响一个老师的职业道德。”可见当时的他还在乎自己的形象,对数字也很较真。这两个关于数字的小插曲,或许能让我们更了解张雪峰,以及他身上的变化或不变。

而我,也将继续认真做事,认真“逮我的香蕉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