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初入宫廷,便被皇上赐予常在之位,更得封号“莞”,此等殊荣,在后宫中独树一帜,引得其他常在们心生不满。然而,皇后宜修听闻后,却只是轻蔑一笑,这笑中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
原来,皇上的心中一直住着一位白月光——纯元皇后,她的小名正是“菀菀”。甄嬛一入宫,便成了纯元的替身,这一层身份,让甄嬛在得知“莞莞类卿”后,心如刀绞。
那么,为何在心灰意冷,决意出宫修行之时,甄嬛会当着皇上的面,给女儿胧月取名“绾绾”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1. 谐音梗碰瓷纯元,为胧月谋求皇上垂怜
刚生下胧月的甄嬛,心如死灰,却仍坚持为女儿取名:“臣妾既想离开,孩儿的姓名就允许臣妾来取吧。”皇上虽在气头上,却也勉强应允。甄嬛含泪说道:“就叫绾绾。”
皇上闻言,猛然转头,眼中闪过一丝意外:“菀菀?”这声呼唤,透露出他对纯元的无尽思念。甄嬛见状,连忙解释:“臣妾怎敢让公主沿用先皇后的小字,这样大不敬。长发绾君心,臣妾做不到的,就让公主来做吧。”
纯元嫡女的身份,在后宫中意味着无上的荣耀与地位。甄嬛此举,无疑是在为胧月谋求一份来自皇上的保障。而“绾绾”二字,既与纯元的小名谐音,又蕴含着甄嬛对女儿未来的期许。
2. 阻断皇上再找替身,让纯元之念寄托于胧月
皇上对纯元的思念,早已深入骨髓。他将甄嬛视为纯元的替代者,从名字到日常,无一不模仿纯元在世时的情景。椒房专宠、娇梨妆……这些仪式感,都是皇上对纯元深情的体现。
然而,甄嬛却深知,自己不过是皇上心中的一个影子。她不甘心自己的真情错付,更不愿看到皇上在失去自己后,再找一个新的替身。于是,她决定主动出击,给女儿取名“绾绾”,以此阻断皇上再找替身的念头。
这样一来,皇上即便心中怀念纯元,也只能将这份情感寄托在胧月身上。毕竟,哪有当爹的和奶娃娃抢名字的道理?
3. 摆脱“莞”字束缚,为胧月和自己谋求未来
“莞”是甄嬛的封号,也是她心中难以抹去的痛。从莞常在到莞贵人,再到因流产被降为莞嫔,最后因纯元故衣事件再次回落为莞嫔,甄嬛的宫廷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波折。
这个“莞”字,如同一个无形的枷锁,束缚着甄嬛的自由与幸福。她深知,自己无法摆脱这个封号带来的阴影,但她可以为女儿谋求一个不同的未来。于是,她选择给女儿取名“绾绾”,既是对纯元的一种致敬,也是对自己和女儿未来的一种期许。
甄嬛的这一招,可谓是出其不意、釜底抽薪。她不仅为胧月谋求了一份来自皇上的保障,也为自己报了“莞莞类卿”的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