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不眠日》成Q3黑马剧,爱奇艺内容营销再创品牌价值新高

时间:2025-09-25 22:36:21 来源:文娱商业观察 作者:文娱商业观察

文娱商业观察

文/浮萍

“烧脑还得配可乐。”这是《不眠日》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作为2025年国内高概念剧的代表作,这部由爱奇艺出品的悬疑剧以“五限流”叙事模式,将时间循环、港风美学与高智商犯罪巧妙融合,成为Q3剧集市场的现象级作品。

该剧由白敬亭饰演的警官丁奇为主角,通过不定时进入的五次时间循环,在重复时空破解连环谜案。港式警匪片的视觉基调、蝴蝶效应式的时间机制,以及每集末尾的“乌贼”悬念,让年轻观众直呼“比追美剧更上头”。这种强类型创新,直接转化为商业价值——开播即获可口可乐两条创意广告,爱他美、脉动、雪碧等七大品牌同步合作,广告主数量远超同期剧集。

Q3黑马剧如何破局营销困局?

2025年剧集市场呈现结构性变化:广告主预算趋紧,观众注意力碎片化,品牌面临“投什么、怎么投”的难题。《不眠日》的突围路径值得研究:

  • 主创班底强保障:导演刘璋牧(《破冰行动》)与编剧毕蔷组成黄金组合,白敬亭继《长风渡》《正当防卫》后再度扛剧,演技与流量双重加持。
  • 题材差异化优势:在古装、甜宠扎堆的排播中,破案剧的稀缺性带来天然关注度。爱奇艺暑期档《临江仙》《书卷一梦》等爆款积累的观众期待,直接转化为《不眠日》的初始热度。
  • 数据表现亮眼:开播24小时站内热度破8000,28小时冲至8881,创同题材纪录;Netflix同步9语种全球播出,海外收视登顶TOP10;抖音主话题播放量突破2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5.4亿次。

全网掀起的“谁是乌贼”讨论潮,更让该剧成为社交货币。年轻观众在微博、小红书、抖音自发解谜,相关二创内容播放量超8亿次,形成“追剧+玩梗”的互动生态。

品牌价值如何被内容放大?

爆款剧的商业价值,本质是稀缺长内容的注意力聚合效应。《不眠日》通过三大创新,为品牌提供精准营销场景:

1. 类型创新拓展植入空间

区别于传统线性叙事,该剧的“5次循环+多人触发+蝴蝶效应”机制,创造了高密度剧情反转。首集银行爆炸案中,实景爆破与长镜头调度还原港片质感,二十分钟内枪战、追逐、爆破轮番上演,观众肾上腺素飙升。这种强节奏为品牌植入提供天然切口:

  • 脉动场景化植入:队员深夜执行任务时自然饮用脉动,配合“找回状态,脉动回来”的台词,通过循环剧情实现5次重复曝光。网友玩梗:“每次循环大凯都要喝脉动,这广告费花得值!”
  • 可口可乐情绪共鸣:中插广告将警队聚餐与任务场景结合,延续剧情紧张感的同时传递“一口畅爽”理念。最新剧情中,男女主脱险相拥时弹出的“危机解除,一口畅爽”互动弹幕,引发观众“拥抱此刻,一口畅爽”的弹幕墙回应,实现品牌与剧情的情绪共振。

2. 年轻化表达降低广告抵触

该剧通过“地狱难度循环剧”的设定,将品牌融入解谜过程。例如墨马集团案件中,女主安岚的循环行为变化、墨远致的决策曲线等悬念,与脉动、雪碧等产品特性形成隐喻关联。这种“硬核烧脑+软性植入”的组合,让广告成为观剧体验的一部分。

3. 爱奇艺的制造黑马方法论

从《隐秘的角落》到《猎罪图鉴》,再到《不眠日》,爱奇艺持续证明其黑马剧制造能力:

  • 多赛道布局:悬疑、古装、现实题材同步发力,降低单一类型风险。
  • 工业化生产:通过“创意-制作-营销”全链条把控,确保内容品质稳定。
  • 数据驱动营销:基于站内热度、社交声量、搜索指数等数据,为品牌提供精准投放方案。

这种能力得到广告主认可:2025年Q3,爱奇艺剧集广告主数量同比增长37%,其中72%为重复合作品牌。正如某饮料品牌市场总监所言:“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爱奇艺的爆款剧是品牌心智建设的最优解。”

当《不眠日》的观众还在讨论“乌贼”身份时,爱奇艺已用内容与商业的双重创新,为长视频平台开辟出新的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