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上海学生的午餐,吃出了发展中国家的纯正味道》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一位即将送孩子入学的家长,我对此深感忧虑。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发达国家小学的教育环境,我特意探访了居家附近的一所大阪公立小学,记录下这里的真实场景,希望能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这所小学拥有150年的建校历史,自1875年光绪皇帝登基时便已存在。尽管不是大阪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但150年来从未中断的现代教育传承,依然显得厚重而珍贵。
学校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欢迎外来人员参观。参观前,每个家庭会收到两份资料:一份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另一份是校舍分布地图,为参观者提供清晰的观览指引。
学校办公区域
从学校平面图可以看出,教职员工办公室和校长室设立在入门处,人员流动密集,方便学生们每天上学和放学时与校长互动。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师生关系的重视,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氛围。
学校图书室
图书室位于二楼,规模虽不大,但图书种类齐全,涵盖人文社科、绘本漫画等多个领域。学校并不禁止漫画类课外书,甚至在楼道的置物架上也摆放着许多漫画书。这种开放的态度,或许正是日本教育注重个性发展的体现。
学校教育目标
学校的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培养能够“珍惜自己和朋友”、“主动学习”、“敢于挑战并能付诸行动”的孩子。围绕这一目标,学校还设定了三个重点方向:推进安全教育、提升学力和体力、完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还注重自信力、健康安全、礼仪规范、珍惜生命意识以及防止霸凌等方面的教育。
与我之前参观的珍珠幼儿园相比,这所小学的教育理念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我之前的文章《图文解说:大阪一所幼儿园的百年历程,看当下日本的学前教育》,进行对比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学校的配餐制度。由于日本各地实行高度自治的管理政策,中小学校的配餐制各地区有所不同。但据我所知,东京和大阪全境区域内的中小学校都施行统一配餐制,费用由当地政府财政承担。现任首相石破茂也已承诺,两年内日本全境的中小学都将实现餐食供应。这意味着,全国的中小学生不久的将来都能吃上免费的午餐。
由于学校的对外开放时间是下午,我未能看到学生就餐的场景,但通过观察楼道内的冰柜、垃圾分类区以及厨房内部,依然能感受到学校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楼道内的冰柜外观干净,孩子们喝过的牛奶盒子按要求放到指定位置,被回集罗列起来。盛菜的容器有的刚刚被工作人员洗刷好,有的被放置在消毒柜内。
厨房内部采用全透明的玻璃窗设计,虽然未能进入,但隔着门窗拍摄的照片显示,厨房用具不锈钢材质用料扎实厚重,显得非常有分量。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或许正是日本教育注重安全与品质的体现。
学校公布的当日营养教育“午餐板”上,详细介绍了菜单和食材营养分类。菜单包括鸡肉蘑菇、豆腐汤、牛肉和胡萝卜拌菜、米饭、牛奶。食材被分为三类,用赤(红)、黄、绿三种颜色表示:黄色表示给身体提供能量的食物,如米饭、糖、油等;赤色表示帮助身体生长、形成肌肉和骨骼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肉等;绿色表示调整身体机能、保持健康的蔬菜类,如胡萝卜、洋葱、卷心菜等。这种直观立体的展示方式,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作用。
参观完学校厨房,我来到教学区域。刚巧遇到孩子们放学,有的小朋友很热情,见到陌生人会主动打招呼。在走廊里,我遇到一位行动不便、需借助轮椅放学的孩子。她一直充满善意,对每一位擦肩而过的人都微笑着表示友好。走到乘坐电梯的地方,后面四位小朋友主动协助她下楼,显得和谐又顺理成章。这种互助精神,或许正是日本教育注重品德培养的体现。
路过一个标牌叫“理科准备室”的地方,屋里屋外的桌子上都摆放着很多器具,应该是提供给孩子们做趣味实验用的。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平日上课的教室与奢华不沾边,但足够干净整洁。进入教室要更换室内鞋,孩子们也学习毛笔字、练习书法。教室后面贴着孩子们写下的“成长”二字,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校自行参观完以后,会去到活动室,由校长讲解学校的教育目的与教学理念,并现场互动,为即将入学的孩子家长答疑。这种开放的态度,有助于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信任。
整体参观下来,这所学校给我的感觉就是真实。它仅是位于大阪市内一所普普通通的公立学校,却能代表当下日本小学现阶段内的一个平均水平。硬件设施不算先进,倒也齐全。毕竟教育不是天花烂坠,这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给到我和小鹿的心理感受就成了安全感。
这所学校不会为了迎合家长参观而特意做任何一点装饰与伪装,也没有喊出高亢嘹亮的口号,更不强调孩子会取得怎样的学习成绩。它只是一如既往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明厨亮灶着展示出为孩子们应尽的义务。
回过头来看,以我们目前的能力,做到日本小学平均水平这样,难吗?相信国内大城市(如上海)有的学校硬件设置甚至要远远高于日本的同类中小学校。那两国之间的教育差距,差在哪里了呢?我觉得差在“真实”。真实是学校与家长相互信任、并基于信任保持有效沟通的基石。安全,无论是关乎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还是食品安全,都是学校本应给予学生最基础的底线保障。
我们作为家长,所求不多,不过是真实与安全。我想每所学校与教育工作者也该如此,但求坦诚,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