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SAC)研发的J-XDS(非正式名称为歼-50)战斗机,其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几张照片在网络平台上曝光,引发了国际军事观察界的广泛关注。
这些歼-50战斗机的照片,一经出现便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被部分观察者视为中国军事科技领域的重大泄密事件。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第六代隐形重型战斗机,歼-50采用了无尾设计,搭载了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并拥有流畅的外形设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它还配备了可旋转的翼尖舵面,这一独特设计无疑增强了其飞行性能。
尽管有声音质疑这些照片的真实性,认为它们可能是伪造的,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照片与我们之前见过的歼-50模糊照片在细节上高度吻合。目前,我们只能将这些照片视为未经证实的资料,但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表明它们是虚假的。值得注意的是,新照片中的歼-50机头上并未配备大气数据传感器,而在进一步审查其他模糊照片后,我们发现这一部件似乎已被拆除。
从其他歼-50照片中,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到机头没有大气数据传感器的特征。这架出现在照片中的飞机,很可能是正在进行试飞的第二架未配备大气传感器的歼-50原型机。在战斗机的早期研发阶段,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目前,我们尚不清楚这些照片展示的是技术演示原型机还是更接近量产的型号。但考虑到中国在空战系统研发方面的迅速进展,后者也并非不可能。
除了歼-50,与之对应的另一款中国重型战斗轰炸机——通常被称为歼-36,也在2024年12月26日与J-XDS同一天亮相,并获得了更清晰的细节照片。其中一张歼-36的照片与此次曝光的歼-50照片非常相似,均是在其生产和试飞基地的机场拍摄的。
如果这些最新的照片是真实的,那么它们将为这架奇特的飞机提供一个全新、更细致的观察角度。从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歼-50的二维推力矢量尾喷口,其周围有细密的锯齿状边缘,这是隐形战斗机常见的细节设计。
通过照片,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歼-50修长的菱形机头,以及低矮融合的座舱盖。飞机的进气口清晰可见,外侧呈菱形,采用了“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DSI)”布局。
假设这些照片并未伪造,我们可以确定歼-50由一名飞行员驾驶——尽管这一细节之前并不清楚。机头下方还配备了可见光瞄准系统(EOTS),机身侧面还有类似侧舱的结构,但由于体积较小,其具体结构仍是一个谜。驾驶舱后方,机身背脊上有一个小凸起,目前尚不清楚它的用途,但看起来像是打开的小型辅助进气口。如果它们是固定的凸起,那么很可能是分布式孔径系统(DAS)或其他传感器/通信孔径的传感器。
当然,歼-50最标志性的设计莫过于其可旋转的翼尖舵面。这一设计能够帮助这架天生就非常不稳定的无尾飞机保持正确的飞行方向,尤其是在低速飞行和高机动性飞行时。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翼尖舵面看起来是向下偏转的。
总体而言,这些照片相当出色,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歼-50在良好光线下从侧面观察的样子。虽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这些照片能否揭示出它的真面目,但就目前而言,它们已经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