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在网络平台发布求助信息,称'自今年起医院未发放工资,五险一金也已停缴,生活陷入困境'。这条消息迅速引发全国医护人员的广泛共鸣,多个社交平台出现大量类似吐槽。
图源:网络
深圳某三甲医院医生透露:'科室工资普遍腰斩,我上个月仅拿到500元'。更有医生表示:'去年被迫签署降薪协议,现在每月工资还要拖欠'。这些案例引发医疗界深度担忧:医院工资拖欠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行业普遍危机?
云南玉溪某三级公立医院的情况更具代表性。该院已拖欠绩效工资6个月,近期实施变相降薪后,医生每月绩效仅剩500元。'这还不如餐厅服务员的收入',一位医生在社交平台写道。更荒诞的是山东某医院针灸康复科出现-750元绩效,原因竟是后勤部门认为该科患者收费低于手术科室。
河南周口某县级医院的工资表更令人震惊:1800元基本工资加300元夜班费后,职称绩效-49元,工作量绩效-79元,最终应发绩效为-18元。'干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班到底是为谁上?'该医生在帖子中的质问,道出了无数医护人员的心声。
国家卫健委2022年通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20个省份公立医院出现亏损,占比达62.5%;75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43.5%面临亏损。医疗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运营危机,其成因值得深入剖析。
医保支付改革冲击: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打破了传统'多做项目多收入'的模式。部分医院因未能及时适应新规则,导致医保结算款减少,资金回笼困难。但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医保亏损不等于医院亏损',2020年全国DRG试点城市尚未实际付费,DIP试点更未启动。
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该政策切断了医院药品及耗材的加成机制。对于医疗能力不足或管理水平较低的医院,这部分损失难以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财政补助完全弥补。某中部地级市3家三甲医院占据70%患者资源,导致周边县级医院门诊量下降40%,直接引发工资发放困难。
医院管理失衡:部分医院盲目扩张规模,忽视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人员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普遍,举债发展导致利息成本激增。某医院因政府财政投资不到位,借款利息挤压了绩效工资发放空间。
政府层面应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特别是对基层医院的财政补贴。完善医保政策,避免医院因改革承受过度压力。加强监管指导,规范医院运营发展。医护人员需提升专业能力,这是最稳定的职业保障,同时可在合规前提下开展副业增加收入。
这场医疗行业的'寒冬',需要政策、医院、医护三方共同应对。唯有政策兜底保障基本运营,医院提升管理效率,医护人员增强自身能力,才能让'白衣天使'不再为生计焦虑,让医疗行业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正如网友所言:'医生好了,患者才会更好。'这场危机,需要全社会共同'渡冬'。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医护家园、掌上医讯、规培基地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yike@touc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