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女神”全智贤的职业生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一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争议台词,让这位凭借《来自星星的你》红遍亚洲的韩流巨星,在中国市场的形象瞬间崩塌。自9月10日开播以来,由她主演的韩剧《暴风圈》因多处涉及中国的争议性内容,引发了中国观众的强烈不满,品牌切割、口碑崩盘、舆论反噬接踵而至,甚至将“限韩令”话题再度推至舆论中心。
作为全智贤暌违多年的复出之作,《暴风圈》以国际政治格局为背景,讲述她饰演的前联合国大使徐闻柱因总统候选人枪杀案卷入暗战漩涡的故事。该剧由迪士尼+出品,制作成本高达700亿韩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导演团队包括曾执导《文森佐》《眼泪女王》的金希元与《犯罪都市4》的许明行,编剧则由朴赞郁御用编剧郑瑞景操刀,阵容堪称顶级。
然而,这部“野心之作”却因处理国际关系时的轻率态度,持续挑战中国观众的底线。从歪曲事实的台词到刻意丑化的场景,再到文化符号的滥用,争议不断累积,最终引发全面抵制。具体来看,争议核心集中在三个方面:
剧中,全智贤饰演的徐闻柱在质询对手时,抛出“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引导性提问,并进一步声称“核弹会落到边界地区”。这种表述不仅曲解中国外交政策,更被指借影视作品含沙射影,公然抹黑中国国家形象。
剧中标注为“中国大连”的场景,实际取景自香港一处老旧街区。制作团队不仅未还原真实城市样貌,还通过暗沉滤镜将取景地拍得又脏又乱,与大连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被指刻意抹黑中国城市面貌。
剧中出现全智贤用“塑料中文”背诵李白《将进酒》的桥段,反派角色频繁使用蹩脚中文对话,甚至出现带有黄色五角星图案的红地毯,演员坐在上面开会的场景被解读为蓄意践踏国旗。这些设计暴露出制作团队对中国文化的无知与偏见,丑化意图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暴风圈》在海外也遭到抵制。从越南到伊拉克,不少观众对该剧的价值观产生质疑,要求制作方道歉。多个涉嫌丑化、歧视的问题汇集,恶意过于明显,堪称“自食其果”。
舆论风暴的负面影响持续发酵。全智贤在中国市场积累的路人缘几乎一夜崩塌,社交媒体上抵制声浪高涨,#全智贤相关代言广告已被撤下#、#全智贤暴风圈台词争议后续#等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迅速破亿。大量观众宣布脱粉,表示“国家尊严高于偶像”,立场红线不可逾越。
公众对全智贤立场问题的质疑,迅速引发品牌方的集体切割。路易威登(LV)、伯爵(Piaget)、海蓝之谜(LA MER)等高端品牌悄然撤下相关内容,智能家电品牌科沃斯也回应称合作早已结束。据业内估算,若失去中国市场,全智贤面临的代言收入损失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对其商业价值构成重创。
在舆论与商业的双重反噬下,《暴风圈》口碑彻底崩盘。其豆瓣评分从开分时的7.1暴跌至4.2,超过60%的观众打出一星评价。这部集结顶级资源的“野心之作”,在中国市场遭遇全面溃败。
令人寒心的是,面对持续发酵的舆论,全智贤本人至今未作任何回应,其经纪公司甚至关闭了Instagram官方账号的评论区,试图以冷处理淡化争议。然而,这种漠视的态度不仅未能平息风波,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公众的不满情绪。
网友们纷纷呼吁将“限韩令”永久化,甚至有网友辣评“限韩令”应直接改成“禁韩令”。更有消息称,9月初韩国影视公司Coco Media与横店影视基地就联合制作中韩短剧达成的战略合作将受到影响。尽管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回应称合作仅为意向性文件、尚无实质性项目落地,并强调将“严格执行影视审核程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但公众的疑虑并未消散。
从争议本质来看,此次风波远非一句“疏忽”可以搪塞。作为片酬顶级、享有巨大话语权的韩流代表,全智贤及其团队本应对剧本进行充分审阅和修改,却对明显带有偏见的台词照单全收,事发后更试图通过缄默规避责任,暴露出团队在跨文化认知上的严重短板。
更深层次看,这暴露出韩国娱乐产业对华叙事的结构性痼疾。事实上,《暴风圈》并非韩国影视作品第一次抹黑中国。2018年,《YG战资》在背景画面中使用缺失地区的中国地图,并让两个韩国保镖扮成清朝人用中文喊“我是猪”;2020年,《王国》第二季将丧尸病毒源头与东亚地区关联,影射中国是新冠病毒起源地;2021年,《朝鲜驱魔师》因歪曲历史、胡乱混用中韩历史元素引发轩然大波,最终遭遇腰斩……这些作品背后,折射出韩国影视创作为迎合特定市场,习惯于扭曲邻国形象、将其作为叙事捷径的手段。
从后续影响来看,若全智贤与制作方继续选择沉默,其个人在华商业价值恐将遭受永久性损伤。更重要的是,此次事件极大强化了民间对于严格执行“限韩令”的支持基础,无疑给了刚刚试探性重启的中韩影视合作当头一棒。
在这个层面上说,《暴风圈》事件俨然成为“限韩令”后最具标志性的案例。它清晰表明,在全球化制作的今天,任何忽视文化敏感性、滥用文化符号的行为,都可能引发难以估量的后果。未来,建立专业的文化顾问机制,摒弃傲慢与偏见,或许才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唯一出路。否则,就让“限韩令”变成“禁韩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