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永浩一句“西贝预制菜太恶心”的评论,在餐饮圈掀起了轩然大波。西贝老板起初对此表示不服,直接公开了罗永浩的消费记录,并在朋友圈以阴阳怪气的语气回应,甚至邀请全国门店接受参观,并计划直播做菜过程以证清白。然而,这一举动却意外地引发了更大的风波。
当记者们带着直播设备涌入西贝门店时,原本期待的“清白”并未出现,反而揭露了更多问题。所谓的“现熬鸡汤”,实则是用鸡汤包兑水而成,肉类全是冷冻品,就连西兰花也是能保存两年的长期冷冻货。更令人震惊的是,有记者拍到厨师在炒菜时未佩戴口罩和帽子,甚至还戴着手表和手镯。更有甚者,某些门店竟被曝出用勺子掏下水道脏物后放回锅中的恶劣行为,画面触目惊心。
此事件迅速引发了家长们的强烈不满。西贝一直以“儿童友好”为卖点,售出了数百万份儿童套餐。然而,孩子们所食用的竟是冷冻食材,这无疑构成了虚假宣传。有网友调侃道:“1岁的宝宝吃着2岁的西兰花”,听来令人心酸。尽管有人为西贝辩护,称其口味好、孩子爱吃,或担心西贝倒闭后员工何去何从,但干净卫生本应是餐饮业的基本底线,不应成为道德绑架的借口。
更富戏剧性的是,同行也纷纷加入讨论。半山腰云南菜、巴奴火锅等品牌表示“餐饮人被勒紧脖子”。信良记董事长更是放言,若有人能证明连锁餐饮不使用冷冻食材和添加剂,他将拿出20万现金作为奖励。他声称“不可能回到杀鸡宰猪的年代”,但问题在于,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同时,价格为何依然居高不下?
面对此情此景,消费者并不买账。全国各地的小馆子纷纷开启后厨直播,从食材验收、切菜到下锅,全程一镜到底。这种零成本的公关方式,反而抢了大牌的风头。老百姓心里明白,透明才是真正的放心。
此时,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也发表了评论,虽未直接提及罗永浩的名字,但句句都似乎在针对此事。“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一句话,道出了消费者的心声。预制菜本身并非不可接受,问题在于商家以现做的价格出售,背地里却使用料包。更令人扎心的是,西贝自2022年起就申请了预制菜专利,却仍坚称自己“未使用”。若一开始就坦诚相告,谁会带孩子去吃呢?
以米村拌饭为例,该品牌明明白白地告知消费者自己使用的是预制菜,且价格亲民,因此依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21块钱在西贝只能买一个馒头,而在米村却能吃到石锅饭。老百姓认可的就是明白消费,心里清楚才不觉得被宰。
如今,人民日报还引用了预制菜的法律定义,指出按标准算,西贝的那些只能算是“预加工”,而非预制菜。但老百姓哪管这些名堂,花钱就是图个心里舒坦。真要是闹到法庭上,罗永浩能不能赢还真说不好,但这场风波无疑给餐饮业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