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近期有读者反馈收不到鹤立烟雨公众号推送,这是微信算法调整导致。如需及时获取健康资讯,请点击下方名片→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避免错过关键内容。
前两天门诊遇到一位从新疆专程赶来的患者家属,她拿着母亲的体检报告焦急地问我:"半年前检查颈动脉还正常,现在突然出现易损斑块,会不会很快脑梗?"原来她外祖父母均因脑梗去世,这种家族病史让她格外恐慌。
在深入分析前,先揭示一个社会现象:当代健康领域存在明显的"焦虑经济"。部分自媒体通过夸大疾病风险获取流量,某些商业机构利用恐惧心理推销产品。这种信息环境容易让公众陷入过度担忧,但真正有效的应对方式是——掌握疾病评估的核心逻辑。
以颈动脉斑块为例,其本质是血管自然老化的表现。就像皮肤会随年龄增长出现皱纹,血管内壁也会逐渐形成脂质沉积。完全不长斑块的血管反而属于异常现象。
面对斑块诊断不必惊慌,通过以下三个维度可系统评估风险:
这是最重要的评估参数。超声报告会明确标注血管狭窄百分比,当狭窄超过50%时需高度重视。前文提到的患者案例中,其报告未显示任何狭窄,这首先排除了急性风险。
血管壁厚度是重要参考指标。正常IMT值应<1.5mm,当>2.5mm时风险显著增加。该患者多数区域厚度为0.9mm,仅两处略超标准,整体处于可控范围。
很多人拿到报告首先关注"低回声""软斑块"等术语。需要明确的是:
该患者报告显示部分低回声区域,确实需要关注,但无需过度恐慌。统计显示,无三高且不吸烟的人群,即使存在低回声斑块,5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10%。
针对该患者的具体情况(脑梗家族史+胆固醇偏高),建议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掌握颈动脉超声报告的解读方法,能帮助您:
点击保存下方思维导图,随时查阅关键评估指标:
温馨提示:因平台规则调整,现需通过视频入口或发现页关注视频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视频,建立系统的疾病预防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