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上海千亿巨头均和集团暴雷:虚假贸易、资产转移与银行放贷乱象

时间:2025-09-27 07:13:37 来源:巢客HOME 作者:巢客HOME

上海千亿巨头均和集团暴雷事件震惊业界——房是租的,货物是假的,营收竟全靠“空转流水”支撑。老板何旗早在2023年底便开始转移资产,至2025年暴雷时已旅居日本两年有余。这位1982年出生于福建长乐的企业家,将千亿资金蒸发成一场空,而这一切并非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上海的商业惨剧。

从风光无限到彻底垮塌:均和集团的“闪电”坠落

2024年,均和集团还头顶多重光环:中国企业500强第192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6位、长三角企业百强第55位、上海百强企业第21位、上海民营企业100强第5位。然而,从巅峰到崩塌仅用不到一周时间。执法人员查封时发现,公司场地为租赁,所谓“货物”根本不存在,连货车运输都是空跑做戏。更令人震惊的是,银行在明知账目异常的情况下仍批准贷款,导致近千亿资金瞬间蒸发,大批银行沦为“接盘侠”,无数普通人存款化为坏账。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黑色产业链?



幕后操盘手:何旗的“左手倒右手”游戏

老板何旗表面是成功企业家,身兼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等数职,背地里却操控上百家公司进行资金空转。2003年,他以钢铁贸易起家,2015年后转向金融领域,参股银行、证券,涉足基金、融资租赁等业务。其核心玩法是与地方城投公司合作成立合资企业,通过“空转游戏”制造虚假营收:城投占股51%控股,均和占股49%经营,双方虚构钢铁贸易,货物无需实际流转,仅通过账面交易便让双方营收暴增。

例如,某市城投与均和合资后,2020年营收不足6亿,2021年飙升至61亿,其中贸易收入占52亿,但利润增量不足100万。这种操作使城投公司成功发债融资,均和则借此低价拿地开发产业园,承诺招商实则主要销售厂房。2024年,均和集团宣称“年销售2500亿”,但数据离谱程度已昭然若揭。

国家重拳出击:虚假贸易的终结

均和集团的骗局之所以能持续数年,与城投公司配合密不可分。2021年,某城投公司应收账款飙升355%,“主要系子公司均和贸易未结算货款增加所致”,这些钱最终多成坏账。然而,2023年起国家严打虚假贸易和金融空转,要求资金流、票据流、物流“三流合一”,均和的把戏彻底暴露。加之城投公司自身债务压力增大,不再愿意配合演戏,资金链断裂后,整个骗局迅速崩塌。

此外,城投债问题暴露后,地方对发债更加谨慎,不愿再当“冤大头”。随着追债潮起,合资公司股份被冻结,均和的财务魔术彻底穿帮。

银行为何“明知故犯”?信贷任务下的共谋

均和集团的“空手套”玩法能得逞,银行难辞其咎。很多时候,银行并非被骗,而是“明知故犯”。信贷经理为完成放贷任务,面对包装精美的虚假客户时,常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贴心”指导企业如何造假。例如,指导企业选择特定商品类别、设计合同条款以通过审核。

尽管银行有反洗钱系统,但老练的骗子通过A公司开票、B公司贴现、C公司过桥、D公司回款的方式,让监管报表显示为合规交易,根本无法发现背后骗局。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持续至资金链断裂,贷款收紧时,整个虚假商业帝国瞬间崩塌。

城投公司“自食恶果”:政绩背后的烂摊子

如今,最头疼的当属各地城投公司。当初为政绩与均和合作,如今合资公司资金难收回,增值税发票成异常凭证,烂尾产业园还需自行收拾。这场由虚假贸易引发的商业风暴,最终让银行、城投公司与无数普通人成为受害者,而幕后操盘手何旗却早已置身事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