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男子那玛峰坠亡,遗体挂半山腰,遇难过程曝光,网友:不值得同情

时间:2025-09-27 06:26:21 来源:禾寒叙 作者:禾寒叙

前言

9月25日,社交媒体上一则雪山滑坠的消息让不少人揪紧了心,只见一位身着红衣的驴友在雪山上失控滑坠,最后不幸身亡。



据了解,这个男子今年才只有32岁,无儿无女,还没有结婚,人就这样说没就没了,而且遗体还在半山腰上挂着。

当这个男子在遇难的消息曝光之后,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尤其是这导致坠落的原因更炸裂.....





32岁男子那玛峰坠亡

对于常关注登山圈的人来说,那玛峰并不算陌生。

作为贡嘎卫峰之一,它因登顶难度相对较低、能近距离欣赏贡嘎雪山美景,一直是登山爱好者的 “入门级热门选择”。



根据资料显示,那玛峰是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境内,属贡嘎山系重要卫峰(侧峰),海拔高度为5588米。

其最显著的标志是山顶覆盖的巨大远古冰帽,从山脚到山顶海拔落差超3000 米,垂直气候带极为丰富。



自下而上串联亚热带原始森林、暖温带高山草甸、寒温带高原湖泊,直至寒带冰雪带,沿途可看到不少人文自然景观。

作为贡嘎山的 “观景台”,那玛峰还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能清晰俯瞰整个贡嘎西北山脊及主峰全貌。



尤其在晴朗天气下,雪山主峰与冰川裂缝构成的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也是其吸引登山爱好者的核心原因之一。

在天气条件良好时,经验丰富者可从冰舌末端大本营单日登顶,因此成为登山新手进阶的热门选择。



但这次事件中,这名男子的遇难地却是一个危险地,该路段因冰雪与碎石混合,且临近冰川裂缝区,被登山者视为 “需全程警惕” 的危险段。

去年这里曾因出现一条长约50米的冰裂缝,暂停了所有登山活动的行政许可,直到今年才重新开放。



本以为安全措施会更受重视,却没想到还是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只不过当遇难全过程曝光之后,这里面的一些操作,真是让人迷惑不已。

根据各大官媒报道显示,这个男子叫做洪某是来自阿坝州小金县,在事发当天跟随10名左右旅游一起来“征服”那玛峰。



相较于贡嘎山系其他卫峰,那玛峰的 “低门槛高景观” 特性尤为突出,比四姑娘山多了冰川技术攀登体验,适合孟某这种累冰川行走经验的爱好者。

从后续披露的信息来看,洪某并非毫无登山经验,他持有协作证,平时在家务农之余也会带游客登山。

可就是这样一位有基础认知的 “半专业人士”,却犯了两个登山圈里堪称 “致命” 的错误,直接丢了自己的性命。



遇难过程曝光

相信很多人去爬过山的人都知道,所走的每一步都需要踩实了,要不然就会出现意外,毕竟山高危险谁也意料不到。

但比起正常的山,雪山更是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毕竟正常下雪天在路上行走,都会出现滑倒的情况。



在陆地上滑倒身体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在海拔几千米的雪山上,那后果肯定不敢想。

也正因为如此,在爬雪山的时候,那些驴友就会准备一些工具,比如说大家手里面拿的安全绳,还有所用的冰爪。



熟悉高海拔登山的人都知道,安全绳和冰爪是雪山上的 “生命线”,那里的路面多为结冰或碎石混合地形。

有冰爪的存在能牢牢抓住冰面,防止脚下打滑,安全绳则像 “保险栓”,即便不慎失足,也能被绳索拉住,避免直接滑坠。



而且向导也会一直反复强调,“只要踏上结冰路面,冰爪必须扣紧、安全绳全程不能松”,哪怕是在营地周边活动,也绝不允许擅自解开防护装备。

因为雪山环境瞬息万变,一秒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更让人唏嘘的是,洪某是第一次来那玛峰。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对陌生山峰的地形不熟悉,本应更加谨慎,可他却为了 “拍照效果” 放弃了关键防护。

根据洪某的家属向媒体透露,原来导致洪某遇难的真正诱因,就是他为了给同行游客拍好照片,特意解开了安全绳。



而当地参与处置的工作人员也提到,洪某不仅解了绳,还没固定好冰爪,“如果冰爪放好、绳子不解,可能就不会遇难”。

事发地点就在C1营地不远处,从营地就能看到滑坠区域,向导和同行者发现后立刻下山寻找,却只看到坠入碎石堆的他。



冰冷的碎石不仅加速了体温流失,也让救援失去了最佳时机,而且洪某的遗体就这样挂在半山腰,很难运回。

目前洪某的家人已经赶赴当地,相关部门正在推进遗体转运和后续调查,而那位让他拍照的游客,或许这辈子都会被这场意外笼罩。



当洪某遇难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传播之后,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争议,有人为他年轻的生命感到可惜。

但不少人都认为洪某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竟然在海拔几千米的上空,解开了唯一保障自己安全的东西。



就如同一位网友所说,解开安全绳给拍照,这就是拿生命当儿戏,再美的风景,也不值得用命去换,登山第一条铁律就是,永远不能解开安全绳血的教训太惨痛了 。

还有不少网友认为,那些跟洪某一起去的旅游简直冷漠至极,竟然看着他就这样掉下去,无人施救。



一时间关于各种说法在互联网上演,但抛开一切来说,洪某的离去对于家里人来说,肯定是毁灭性打击,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肯定没人能够理解。

而且这次洪某去爬山的时候,也并没有以向导的身份去参加,而是作为登山爱好者同行,就连事发地都是未开放区域,登山也没有报备。



可以说登山本是一场与自然对话、挑战自我的旅程,但前提永远是 “安全第一”,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驴,还是初次尝试的新人,雪山从不会因为 “懂行” 就网开一面。

洪某的悲剧,与其说是 “意外”,不如说是 “侥幸心理” 下的必然,他以为解开安全绳拍几分钟照没关系,以为冰爪松一点不影响站立。



但洪某却忘了自己在海拔 5000 多米的雪山上,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被放大成致命的风险。

如今,那玛峰的雪还在飘落,5300 米处的碎石堆早已恢复平静,但32岁的洪某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希望这个案例,最后也能给所有登山爱好者提个醒:雪山的美景值得向往,但规则的底线绝不能突破。

安全绳不是 “束缚”,冰爪不是 “累赘”,它们是保护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解开、一旦放松,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新系上了。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信源:

海拔5588米雪山上男子滑坠遇难 亲人:他解开安全绳给同行游客拍照被冰爪绊倒---2025-09-26----红星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