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内,一场庄严而热烈的授衔仪式正在进行。将帅们身着崭新的军装,精神抖擞地列队等待。陈赓站在队列中,不时踮起脚尖向前张望,显得既期待又兴奋。
“老陈,别急嘛。”站在他前面的徐向前回头笑道,“马上就轮到你了。”
“我这不是想看看老同学戴元帅肩章是什么样子嘛!”陈赓幽默回应,引得周围人一阵轻笑。
徐向前无奈地摇摇头,这个老同学还是那么爱闹。他想起三十年前在黄埔军校时,陈赓就是出了名的“活宝”,经常把严肃的蒋校长气得直跺脚。
“大将,陈赓!”随着一声响亮的宣布,陈赓整了整军装,大步走上主席台。毛主席亲自为他佩戴上金光闪闪的大将军衔,周总理则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一一别在他胸前。
“陈赓同志,”毛主席握着他的手,“你这个‘顽皮老乡’现在可是正经大将了。”
陈赓立正敬礼:“报告主席,顽皮不改,革命到底!”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笑声,气氛轻松而热烈。
回到座位后,旁边的许世友捅了捅他:“老陈,你看徐帅那肩章,多威风!你就不眼红?”
陈赓眨眨眼:“眼红啥?他是元帅,我是大将,就差一颗星嘛。”说着突然压低声音,“再说了,你是我的兵,这不就扯平了?”
许世友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引得周围人都往这边看。这位少林寺出身的猛将拍了拍陈赓的肩膀:“好你个陈赓!二十年前当我旅长时就爱耍贫嘴,现在还是这样!”
授衔仪式后的宴会上,将帅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回忆往昔。陈赓端着酒杯,走到徐向前身边:“徐帅,敬您一杯!”
徐向前连忙摆手:“别别别,还是叫我老徐吧。咱们黄埔同学,叫元帅生分了。”
两人碰杯时,陈赓突然想起1931年在鄂豫皖苏区初次见面的场景。那时他刚从上海中央特科调到红四方面军,被任命为12师师长。而许世友和徐海东正是他手下的两个团长。
“记得吗?”陈赓抿了口酒,“我刚到部队那天,许和尚正在练武,差点给我来个下马威。”
徐向前也笑了:“怎么不记得?那会儿大家都说,来了个‘洋学生’当师长,许世友第一个不服气。”
那天晌午,陈赓骑着马来到12师驻地。远远就看见操场上一个光头大汉正在舞动一柄大刀,刀光如雪,虎虎生风。周围的战士不断叫好。
“好刀法!”陈赓下马鼓掌。
许世友收住刀势,眯眼打量着这个戴眼镜的“书生”:“你是新来的陈师长?”
“正是。”陈赓笑着伸出手,“早听说许团长武艺高强,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许世友没有握手,反而把大刀往前一递:“陈师长也懂武术?比划比划?”
场边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许世友在试探新来的师长。陈赓推了推眼镜,突然一个箭步上前,右手如电般扣住许世友的手腕,左手在他肘部轻轻一托。许世友还没反应过来,大刀已经到了陈赓手里。
“少林罗汉刀?”陈赓挽了个刀花,“我在湖南读书时也学过几手。”
许世友瞪大了眼睛:“你...你也是练家子?”
陈赓把刀还给他,笑道:“我祖父是湘军教头,从小逼着我练武。不过比起许团长的功夫,那是差远了。”
就这样,一场可能的冲突化于无形。当晚的干部会议上,许世友第一个站起来表态:“我许和尚服陈师长!他有真本事!”
宴会厅里,徐向前的话把陈赓拉回现实:“...要说起来,徐海东那会儿可没许世友这么痛快。”
陈赓点点头。徐海东当时是36团团长,对这个“空降”的师长一直保持距离。直到一次反围剿战斗中,陈赓亲自带着突击队冲锋,救出了被围的36团一个营,徐海东才彻底心服口服。
“老徐打仗是真猛。”陈赓回忆道,“东征山西那会儿,阎锡山悬赏十万大洋买他的人头。”
正说着,徐海东端着酒杯走了过来:“两位老领导,聊什么呢这么开心?”
陈赓故意板起脸:“正说你呢!当年我给你当师长,现在你军衔比我还高,这像话吗?”
徐海东哈哈大笑:“陈司令,您就别取笑我了。要不是您在鄂豫皖带着我们打基础,哪有我徐海东的今天?”
三人正说笑间,周总理走了过来:“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陈赓立正敬礼:“报告总理,我们在回忆红四方面军的日子。”
周总理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记得你在上海特科时,也是这么活泼。有次演话剧,你还反串女角?”
陈赓顿时闹了个大红脸:“总理,这陈年旧事就别提了...”
宴会结束后,陈赓和许世友同乘一辆车离开。许世友突然问道:“老陈,说真的,你从蒋介石的红人变成共产党,后悔过吗?”
车窗外,长安街的华灯一盏盏掠过。陈赓沉默片刻,轻声道:“老许,你还记得1932年我们在苏区吃的那些苦吗?”
许世友点点头。那是最艰难的时期,部队经常断粮,有时连树皮都吃不上。
“可老百姓把自己最后一口粮都给了红军。”陈赓的声音有些哽咽,“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救中国。”
许世友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再说话。
第二天清晨,陈赓穿着新军装来到办公室。秘书送来一份文件:“首长,这是越南方面发来的感谢信,感谢您当年在抗法战争中的帮助。”
陈赓摆摆手:“收起来吧。”他走到窗前,望着操场上正在训练的年轻士兵,突然问道:“小张,你说这些娃娃兵,知道我们当年是怎么打仗的吗?”
秘书不知如何回答。陈赓自顾自地说:“得让他们记住,今天的和平日子是怎么来的...”
正说着,电话铃响了。是徐向前邀他去打猎。陈赓顿时来了精神:“好啊!叫上许和尚,比比谁的枪法准!”
挂掉电话,陈赓哼着歌往外走,脚步轻快得像个年轻人。秘书看着他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说,陈赓大将身上有种特别的魅力——那是历经战火却永不熄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个曾经让蒋介石又爱又恨的“顽皮学生”,这个在隐蔽战线出生入死的特科英雄,这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常胜将军,始终保持着那颗赤子之心。正如他对年轻战士们常说的那句话:“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夕阳西下,三个老战友扛着猎枪从山上下来。许世友嚷嚷着:“不算不算!刚才那只野兔明明是我先看见的!”
徐向前笑道:“许和尚,输了就认嘛。”
陈赓突然指向天空:“快看!”
一只雄鹰正在云层间翱翔。三个老军人静静地仰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回到了他们并肩战斗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