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西贝7岁忠实顾客毛毛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据网友爆料,这位名叫毛毛的小男孩从2岁起就开始吃西贝,持续了整整五年,而西贝公众号发布的一篇相关文章更是将此事推向了高潮,不过随后该文章却被悄悄删除。
事情起因于西贝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标题为《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文章中描述,毛毛妈妈随口说了一句以后别去西贝了,毛毛立刻急得哭闹不止,不仅在家中大闹,还坚持要去店里。最后妈妈带他去了西贝,毛毛一进门就抱住店长的大腿,哭得稀里哗啦,场面十分感人。
然而,这篇文章发布后,却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质疑和热议。有网友调侃道:“吃了西贝儿童营养餐,7岁毛毛上幼儿园…三鹿突然觉得有点冤枉了。”还有网友指出:“就这智商足以证明有些人成功跟智商和努力关系不大,跟运气关系才大。”这些评论虽然带有玩笑成分,但也反映出网友对文章真实性的质疑。
据媒体报道,9月23日西贝公众号确实发布了这篇文章,但随后不久就被删除。不少网友质疑西贝的公关部门“史诗级拉垮”,认为其“禁止煽情炒作”的意图过于明显。西贝的这一举动,无疑让原本就备受争议的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这起事件的发生,让人不禁唏嘘。公众并非在苛责一篇文章,而是对西贝在处理此事上的表现感到失望。人们关注这场争议的真实目的,并非是要“踩塌”西贝,而是希望相关企业能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发挥优势长处,对得起支持它的顾客。
无论是西贝还是其他企业,都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吸取经验。西贝想要重塑和维护自己多年努力构造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营销和回馈顾客来增强用户粘性,当然是应该的。但关键在于,如何以更恰当、更真实的方式来进行。
西贝不妨完整、全面地回溯“毛毛故事”的发酵过程及网友留言。毕竟,不是每一个批评声都来自“黑粉”,也不是每一张反对票都有失偏颇。在当下这个时代,人们想听什么样的故事,或者不想听什么样的故事,西贝都可以从中找到标准。
这事也给所有餐饮企业提了个醒:真正能打动人的往往不是编出来的故事,而是实打实的体验。比如说,用什么原材料、怎么保证口感和安全、能不能有点新鲜的菜单、或者服务上的一些小细节。只要把味道做好,服务到位,不需要写煽情小作文一样会有顾客的。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