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四川成都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一名5岁女童在小区内玩耍时,被一辆特斯拉汽车碾压身亡。2025年3月,该案一审宣判,车主张某因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9月25日,案件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法院当庭宣判维持原判。车主家属表示将继续上诉,并计划起诉特斯拉涉嫌虚假宣传。
律师和被告亲属赴法院开庭 图/受访者提供
据一审判决书显示,2024年4月2日下午,被告人张某将特斯拉车辆停在车位后,在车内看手机、抽烟。此时,被害女童经过车前,并在车辆右前方路段蹲下玩耍。半分钟左右,张某启动车辆驶出停车位,随即碾压了被害女童,导致其重型颅脑损伤死亡。
事发后,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张某负全责,女童无责。5日,张某被刑事拘留。今年1月一审开庭,3月法院作出判决,张某服刑10个月后于近期刑满释放。
事发前女童从车前走过 图/受访者提供
被告父亲张先生表示,他们对一审判决不满,认为儿子在事故中不应构成犯罪。“儿子今年27岁,服刑经历对他影响不大,现在已经回归正常生活。”张先生说,“我们上诉一方面是为了儿子,另一方面也希望社会能更加重视小孩子在小区的安全问题。”
张先生指出,儿童安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司机要重视,但仅靠司机是不够的,还有小区保安、监护人以及学校的安全宣传教育,才能减少此类悲剧发生。”
此外,张先生透露,他们计划起诉特斯拉。“儿子购买特斯拉时,销售口头宣传车辆有360度无死角监控,但事发时却没有预警,让我们很失望。”他认为特斯拉至少涉嫌虚假宣传。
汽车碾过女童后后方监控才拍到女童的身体(图右上方) 图/受访者提供
被告代理律师周兆成表示,庭审中双方围绕“案件是意外事件还是过失致人死亡”展开激烈辩论。出庭检察官认为,被告存在主观过错:“持合法驾照的成年人应预见小区人车混行风险,未‘绕车检查’且未发现路中孩子,属明显疏忽。”检察官还指出,即便承认车辆有盲区,孩子距车数米仍属可视范围,且特斯拉智能驾驶仅为辅助,驾驶人需依赖自身观察。
对于家长监护失职、物业管理不当等问题,检察官认为这些属于民事责任,不影响刑事追责。
而周兆成律师则主张无罪辩护:“‘绕车检查’并非法律强制性义务,不能以此苛责普通驾驶人。”他指出,张某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上车前观察无异常,上车后通过中控查看车顶监控,且车辆“前撞预警”系统未发出任何提示。
“更关键的是,孩子处于车辆‘绝对盲区’:行车记录仪未捕捉到身影,预警系统未报警,孩子蹲在车头近距离处,且从蹲下到车辆启动间隔极短,根本不足以让驾驶人反应。”周兆成说,“这属于典型的异常介入因素,《刑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因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危害结果,不是犯罪。”
女童事发前蹲在地上 图/受访者提供
据判决书显示,案发后被告亲属赔偿了女童的法定代理人,并获得书面谅解书。另据证人证言,女童父母在小区外经营一家烧烤店,事发当天他们也在店里做生意。女童经常尾随其他业主进入小区玩耍,保安知道其父母与小区业主的关系,一般没有阻拦。
证据显示,特斯拉后台的行车数据显示,车辆碾压女童时,没有刹车信号。
被告张某的车辆驶出停车位 图/受访者提供
这起案件不仅引发了对儿童安全的关注,也暴露了车辆盲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局限性等问题。随着二审维持原判,车主家属的上诉之路仍将继续,而特斯拉是否涉嫌虚假宣传,也将成为下一个争议焦点。
女童经常尾随其他业主进入小区玩耍 图/受访者提供
潇湘晨报记者 钱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