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西贝7岁毛毛事件:一场灾难级公关闹剧

时间:2025-09-27 07:16:22 来源:李老逵乱摆龙门阵 作者:李老逵乱摆龙门阵


作者〡李老逵

当西贝与罗永浩的舆论风波逐渐平息时,董事长贾国龙却以一场堪称'自杀式'的公关操作,将企业再次推上风口浪尖。这场由7岁儿童毛毛引发的公关灾难,暴露出传统餐饮巨头在互联网时代的认知断层。

9月23日,西贝公众号发布题为《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文章。文章以儿童视角叙述:母亲因网络舆论劝阻孩子去西贝用餐,但毛毛哭闹坚持要去,最终进店后直接冲向店长抱腿痛哭。这篇充满戏剧性的推文发布后迅速引发舆论反弹,目前已被删除。



舆论普遍将矛头指向西贝公关团队,但深层问题在于决策层的认知滞后。董事长贾国龙作为60年代生人,其危机处理方式仍停留在'卖惨煽情'的旧有模式。这种将企业困境转化为儿童苦情戏的公关策略,暴露出传统企业家对现代传播规律的陌生。


西贝的公关翻车并非孤例。三个月前,'西贝品味早读'曾发布杜女士的'治愈故事':其近周岁孩子拒食,在西贝用餐后恢复食欲,甚至因门店撤店在门口徘徊哭泣。这种高度雷同的叙事模板,暴露出企业刻意制造情感共鸣的营销套路。

更令人震惊的是'送房报恩'的离奇剧情。据西贝官方账号披露,某老年顾客因员工提供一碗汤,竟要赠送北京一室一厅房产。这种违背常理的'感恩叙事',非但未能提升品牌形象,反而引发公众对企业操纵舆论的质疑。

对比社会真实事件,西贝的刻意煽情显得尤为刺眼。去年某地7岁男孩将免费午餐省给母亲,自己食用同学剩骨的事迹引发全社会对公益的反思。而主流媒体将孕妇送外卖美化为'为母则刚'的报道,与西贝的苦难美学如出一辙。

从'二舅治好了精神内耗'的爆款视频,到企业把顾客眼泪当业绩的公关策略,某种集体性的认知偏差正在蔓延。将个体苦难转化为励志素材,把商业危机包装成情感大戏,这种传播模式折射出特定年代成长者的思维定式。

当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企业仍用60年代领导者的审美进行沟通,必然产生认知鸿沟。西贝的连续公关事故警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试图操纵公众情感的营销行为,都可能演变为品牌灾难。

这场由7岁儿童引发的公关风暴,最终成为观察中国商业文明转型的典型案例。它提醒企业:真诚比技巧更重要,时代认知比经验更珍贵,在传播语境剧变的今天,故步自封者终将被市场淘汰。

延伸阅读指引:

亲爱的读者,为保障及时接收优质内容,请按以下步骤设置星标:

1. 进入公众号主页


2. 点击右上角'...'菜单


3. 选择'设为星标'完成设置


欢迎分享、转发、点赞本文。作者李老逵,法学双硕士,前国务院部委公务员,现执业律师。坚持为苍生执笔,拒绝为权贵唱颂。关注本号,获取更多深度观察。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作者微信,加入深度讨论社群:

搜公众号'jinliandeliangyigan'(金莲的晾衣杆),让我们保持思想连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