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天津母亲临终托付脑瘫儿,女儿离去后幡然悔悟,手足情深终和解

时间:2025-09-24 07:11:41 来源:不二大叔 作者:不二大叔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音频

作者 | 青阳 来源 | 名著听书(ID:dushu3690)


“母亲临终前托付我照顾脑瘫哥哥,我却抛弃了他”

2020年,天津某医院病房内,一位病入膏肓的中年母亲颤抖着将脑瘫儿子韩宝发的手放进21岁女儿韩天天掌心。她用尽最后的力气叮嘱:“要答应妈妈,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哥哥。”

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韩天天含泪点头。然而当葬礼的纸钱还未落尽,她便带着行李登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将哥哥留在空荡的房间里。亲友们纷纷指责她的冷血,唯有韩宝发默默将攒下的2000元转给妹妹,却在她冷言拒绝探望时,仍说着“妹妹忙,不打扰”。


怨恨的种子在童年埋下

这个看似绝情的故事,要从韩家特殊的家庭结构说起。作为家中幼女,韩天天比哥哥小7岁,却从未享受过“被宠爱”的待遇。母亲总把“懂事点,让着你哥”挂在嘴边,父亲为给哥哥治病常年奔波在外,连她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都因哥哥突发疾病未能到场。

2015年母亲确诊肺癌晚期后,韩天天将怨恨归结于哥哥:“要不是常年照顾他,妈妈不会这么早离开。”这种情绪在男友因哥哥外貌提出分手后达到顶点。她刻意与哥哥保持距离,却在2022年流感高烧时,鬼使神差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深夜送药的盖世英雄

凌晨四点,电话那头传来沙哑的应答声。当清晨七点的阳光洒进宿舍,韩宝发竟拎着整箱药出现在门口。他凌乱的头发上还沾着夜露,裤脚沾满泥点——这个连智能手机都用不熟练的男人,竟跑遍了半个城区的药店。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学车时哥哥偷偷转来3000元积蓄,住校生病时他冒雨走十公里送药,甚至把每月低保金分成两半……原来那个被她嫌弃“脑瘫”的哥哥,一直在笨拙地爱着她。


血浓于水的亲情觉醒

2024年父亲突发脑梗,哥哥肺炎住院的消息成了转折点。韩天天辞去北京工作返回天津,当她推着轮椅上的哥哥做康复时,突然想起龙应台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这个逐渐离散的世界上,兄弟姐妹是唯一能并肩同行的存在。他们共享过童年的泥巴与糖果,也将在暮年时互相搀扶着走向终点。这种无需言语的羁绊,在商丘85岁老人坐8小时火车送柿饼给妹妹的故事里,在赣州95岁李奶奶拄拐探望弟弟的身影中,得到了最温暖的诠释。

中年后最珍贵的财富

河南张姐的创业失败经历印证了这点。当她赔光积蓄欠下外债时,昔日好友避而不见,唯有两个妹妹拿出养老金、帮忙看店宣传。她说:“关键时刻才明白,朋友再好,也不如亲姐妹靠谱。”

医院走廊里,78岁哥哥与63岁妹妹的守候同样动人。妹妹每天五点起床为哥哥洗漱,推着他做康复,晚上蜷缩在陪护椅上随时待命。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牵挂,让所有目击者红了眼眶。


经营亲情的智慧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有句经典台词:“兄弟姐妹本是天上的雪花,落在地上,化成水,结成冰,就再也分不开了。”中年后方知,最大的福气是手足和睦、责任共担。

维护这份亲情需要智慧:少计较鸡毛蒜皮,多包容对方难处;遇事多商量少争执,用行动代替抱怨。就像93岁老人长途跋涉看望98岁哥哥,离别时颤抖的叮嘱与含泪的回应,都在诉说着血脉深处的牵挂。

古人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当父母老去,唯有兄弟姐妹能陪你立黄昏、问粥温。这份与生俱来的羁绊,是岁月无法冲淡的铠甲,更是人生最珍贵的退路。

试着在清晨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问问老家的桂花是否开了;在节假日邀约共食一盘热饺子,聊聊童年的糗事。因为有些亲情,经不起“来日方长”的等待。

作者简介:青阳。本文首发名著听书(ID:dushu3690),同名著相伴,与听书同行,名著君与你一起,听国学经典,品中外名著!转载请联系名著听书。

点赞、分享点这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