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昨日,A股市场在高位缩量震荡中,股票ETF市场出现了显著的净流出,总额达到80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9月22日,A股市场全天呈现震荡拉升态势,三大指数均以小幅收涨告终。然而,伴随着市场在高位缩量震荡,股票ETF市场的资金流动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连续三天场内资金借道股票ETF加仓后,本周首日股票ETF市场(含跨境ETF)资金转为净赎回,净流出资金约80亿元,其中宽基ETF的净流出尤为明显。
2000ETF涨停,消费电子与芯片ETF表现抢眼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全市场1210只股票ETF的总规模已达到4.41万亿元。当日,股票ETF的成交额合计为2135.32亿元,较上一日的2377.03亿元减少了10%。其中,香港证券ETF的成交额接近100亿元,达到98.11亿元。
此外,还有6只ETF的成交额超过了50亿元,分别是恒生科技ETF、港股创新药ETF、恒生科技指数ETF、中韩半导体ETF、科创50ETF和科创芯片ETF。
从市场表现来看,2000ETF在尾盘拉升并涨停,截至收盘溢价近9%。同时,消费电子和科创芯片相关的ETF也全线爆发。消费电子板块涨幅居前,相关ETF集体上涨,如消费电子ETF富国、电子ETF(华宝)等涨幅均超过5%。
半导体芯片产业链也延续了强势表现,多只芯片概念股大涨并创历史新高。科创芯片设计ETF大涨5.75%,科创芯片ETF、科创芯片ETF指数等涨幅也均在4.5%以上。此外,芯片ETF天弘、芯片ETF易方达等也纷纷涨超4%。
在涨幅领先的ETF中,还有多只信创和数字经济主题产品。例如,信创ETF广发和数字经济ETF工银双双上涨5.03%,数字经济ETF嘉实上涨4.72%。
华夏基金:AI产业链细分方向与有色金属具备中长期成长空间
华夏基金表示,消费电子、机器人、游戏等AI产业链细分方向,在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仍然具备中长期的成长空间。同时,受益于海外降息和“反内卷”政策的有色金属,中长期也具备景气反转的确定性。
在下跌方面,港股红利板块昨日跌幅居前,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港股红利低波ETF跌超2%。影视板块也走低,国泰基金、银华基金旗下相关主题ETF跌超2%。
对于持续回调的红利低波板块,华夏基金认为,短期内若市场风格发生切换,红利板块有望迎来上涨机会。中期来看,低利率时代、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因素并未发生变化,红利板块仍有望提供绝对收益。长期而言,红利资产的核心矛盾未变,股息率相较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依旧有较强的吸引力。
宽基ETF净流出居前,港股ETF逆势吸金
伴随着市场高位缩量震荡,股票ETF结束了连续三日的资金净流入态势,再度转为净流出。昨日股票ETF市场总份额减少38.55亿份,按照成交均价测算,当日净流出资金约为79.87亿元。
从大类型来看,宽基ETF的净流出居前,达到71.76亿元。但受益于净值上涨,宽基ETF的规模上升了104.45亿元。从指数维度看,科创50指数ETF单日净流出居前,达到24.31亿元。
在股票ETF资金整体净流出的背景下,港股市场ETF却逆市“吸金”,单日净流入资金达到22.69亿元。
单只产品而言,港股通互联网ETF净流入7.54亿元,位居单日资金净流入榜首位。此外,煤炭ETF、机器人ETF易方达净流入资金分别超4亿元和3亿元。
从5日角度观测,近期资金流入证券公司指数ETF超86亿元,流入港股通互联网ETF超47亿元。
头部公募旗下产品获青睐,科创板50ETF实现突破
从数据来看,头部基金公司旗下部分ETF的资金净流入步伐持续。
易方达基金ETF的最新规模为7919.4亿元,昨日规模增加42.8亿元。2025年以来,规模增加了1912.9亿元(净流入207.6亿元,净值+1705.3亿元)。其中,机器人ETF易方达资金净流入3.6亿元,最新规模突破120亿元、创历史新高。
华夏基金ETF方面,上一交易日,基准国债ETF和消费电子ETF的资金净流入居前,分别达到10.6亿元和2.43亿元。最新规模分别达到63.98亿元和43.3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50ETF的最新规模超过720亿元,成为跟踪科创板50指数规模第一大的产品。
后市展望:A股与港股市场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展望后市,易方达基金李树建认为,当前A股和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基本面处于逐步回升的过程中,有望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中长期配置价值。可以关注以科创板50指数为代表的A股科技核心资产及以科创人工智能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指数的投资价值。
中期来看,易方达基金庞亚平指出,A股整体走势或将延续上行格局。在“反内卷”与消费贴息等政策助力下,政策力度和市场认知进一步深化。此外,10月重要会议有望进一步明晰政策主线,或将驱动全A盈利回升,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等顺周期的核心资产有望受益。
编辑:江右
校对:纪元
制作: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