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灼灼韶华》今晚大结局:闻知秋是特工,韶华击败夏元,周燕落魄

时间:2025-09-27 16:30:27 来源:衣服固元膏 作者:衣服固元膏

没想到,闻知秋真的是有身份的人。而且他的身份,几乎没有悬念,就是红色特工。

昨晚放出33、34集之后,《灼灼韶华》只剩最后4集,大结局就在今晚。

很多观众都发觉,这部已经基本锁定央八收视年冠的年代大剧,越到最后,越精彩。

接近收官,韶华虽然被周燕作证站上法庭,搞到一度大哥站出来帮她顶罪,但韶华最终拒绝了律师提议,当着法官和陪审员的面,说出了当年的一切,



加上二嫂及时出现为她证实了陈二顺和陈母的密谋,最终被判无罪。



反倒是为钱诬告韶华坏事做尽、被大哥休了的周燕,转头就被田大少辞退,加上被一个帅气拆白党骗走田大少给的小黄鱼,自己做小生意也赔了。



最终人财两空流落街头,成了精神失常、在垃圾桶翻找食物的乞丐,韶华和二妞摇头叹息中,还给了她两个铜板。

故事到这里,已逐渐接近结局,而结局篇最关键的反转来了,也让故事走向和原作不同的轨道。

那就是闻知秋的身份。



观众一路代入角色,跟着韶华从老家到上海,从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时期到抗战时期,经历各种事,像极了一场沉浸感拉满的人生历险。

事实证明,一个倔强女子的命运转折,比炮火轰鸣更动人心魄。



随着故事进入最后,各种矛盾冲突都被展现到极致,情人分手、姐妹决裂、商战升级。

而今晚,就是故事尘埃落定之时。

全剧剩下的三大疑问,也该解开了。

34集播出后,观众已经可以确认:闻知秋是有身份的人。

最后的悬念只在于,他是不是我们的人。



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闻知秋是红色特工,还是军统特工?

引出真相的,正是夏初的牺牲。

就在夏初和韶华大婚前夜,夏初遭穆子儒枪杀。



冷静下来的韶华很快从穆子儒求饶的话语中发现端倪:夏初不在他们的抓捕名单上,是突然出现的。

大概率,他是去营救我方同志的。



而接下来一张手书,则证明了夏初正是在和闻知秋见面后,飞速赶往抓捕现场。

再加上拆穿了小叮当母亲有病的谎言,褚韶华当然怀疑闻知秋和夏初的死有关。

但面对褚韶华的逼问,闻知秋只给出四个字:难辞其咎。却死活不说原因。甚至拿出枪让韶华指着他的头。



最终韶华退出闻氏大药房,两人的婚约取消,闻知秋还拿出高于市场60%的价格,购买了韶华的股份,正是这笔钱,彻底解决了韶华的资金问题,令她的迟春堂得以开张。



但闻知秋到底做了什么,令他难辞其咎?其实很简单,就是他通知了夏初赶去营救我们的同志。由此,他的身份其实也已经很明显:我方潜伏特工。

故事至少提供了三个关键暗示:

第一,夏初是我们的人,而闻知秋和夏初的相处细节,充满红色谍战剧的味道。

回想夏初跟闻知秋第一次见面的细节。



夏初归国后与闻知秋在饭店对视时愣了几秒,却并未开口寒暄,显然两人都是有身份的人。

后来二人在咖啡馆见面,像极了红色谍战剧中我方人员的接头 。

最关键的,还是那份手书,



熟悉谍战剧的观众,应该一眼能看出,这是标准的我方暗语,而这正是闻知秋向夏初传递的重要信息。

他,只可能是我们的人。

第二,是闻知秋在抗战前后的一系列反应。

面对日军入侵,闻知秋和韶华主动驾车给部队送药,送物品,甚至因此遭遇日军空袭,为保护韶华头部受创几乎丧命,幸亏韶华改良祖传良药,才把他救醒,韶华也因此被感动,答应和他结婚。



还有,就是除掉穆子儒之后,他们拿到了其手中的鸦片,夏元的提议是卖掉赚钱,毕竟他们是商人。

闻知秋却强烈反对愤而离席。

而随着夏元忽然转性,和日本人密切合作,在上海药协对夏元的罢免投票陷入僵局时,闻知秋投出关键一票支持罢免,展现了民族大义。



如果说这些还是暗示,那么接下来这条,几乎就是明示了。

第三,是康二妞无意说出的闻知秋药店分布图,几乎就是一条红色交通线。

闻知秋和韶华分手后,为凑钱给韶华卖掉了所有上海分店,只保留一家总店。



但真正的细节,藏在二妞告诉韶华闻知秋新店的分布中:三河坝、汕头、香港、大埔、永定、上杭、汀州。



从生意的角度,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连夏元都说闻知秋为情把生意做得七零八落。

但要是了解当年我的一条红色交通线,一切就迎刃而解。

1930年6月,毛泽东主席派卢肇西前往上海筹备开辟地下红色交通线。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卢肇西见到了周恩来,并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制定了开辟秘密红色交通线的具体方案。

这条交通线,从上海经海路到香港、汕头,经潮州沿韩江溯流直上进入大埔,再越过崇山峻岭到达福建永定、上杭、长汀,直至赣南瑞金,从华东至华南地区,再由华南北上至赣南,全程约3000公里,“漂洋过海”、“山高水绕路长”。

再看闻知秋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商业分布图,一切都明白了吧。

再看闻知秋把分店改成贸易行,以及二妞说出的闻知秋经营的东西,就更清楚了:药物、纱布,还有土特产。



一切到这里,已经不能再清楚了:贸易行很可能就是掩护,闻知秋所有这一切,都是为我方输送药物,而这些贸易行,很可能就是我方各地的接头地点。



由此再回头看夏初的牺牲,就更清楚了:显然是闻知秋提前获知了穆子儒他们的行动计划,紧急通知行动组的夏初,让夏初通知大家转移,但还是晚了一步,夏初赶到时遭到了敌人的残忍杀害。

闻知秋说对夏初的牺牲难辞其咎,说的是这件事。

而他在和韶华分手后的一系列布局,很可能是为了避免引发敌人的怀疑,顺势而为,为自己的非正常商业行为,找到最好的理由。

这样一切就可以归结为夏元以为的,为情所困。但实际上,闻知秋有着更远大的目标和远超夏元想象的格局。



闻知秋才是全剧最厉害的商人,因为他的生意,是为国为民。

收官阶段剧情一个最大的急反转,就是随着日军侵入上海,夏元和日本人密切合作。



而二妞的家就被日军炸成废墟后,不仅和夏元走到一起,还接受夏元建议出来经商。

甚至跟韶华打起对台。

而夏元对付韶华的手段,比当初田大少打压闻氏大药房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采取低价销售,甚至和店家签署排他协议,根本是以本伤人,恶性竞争。



面对韶华敞亮的质问,二妞直接回答,这是夏元的意思,也是她的意思。



韶华含沙射影地说她们也算实现梦想了,二妞也没有反驳,反而兴高采烈走向台前,



表面看,这对好姐妹是决裂了,



但很可能,这都是编剧的障眼法。



一路和韶华搀扶前行,之前为韶华官司出钱出力的二妞,显然不会为了一个男人,和韶华真正决裂。

有剧透说最终二妞为救韶华遭仇家报复,从高楼坠亡,我认为无论是不是真的,这对姐妹的和好都只是时间问题。

全剧所有的CP散了,这对也不会散。

答案也是一定的。

因为韶华是重诺守信的民族企业家,夏元却是和日本人勾结的商人。



从历史大势看,夏元必败无疑。

而从剧情看,韶华也已经想到了破局之法。



她提到的放下恩怨,与他人合作,大概率,就是一路陷害他,但是和夏元更不对盘的田大少。



虽然看起来,这好像不可能。

但从后宅到前铺,从祁州到上海,韶华最大特点,就是敢想敢做,从头至尾占据观念和智力的第一梯队。

从军需药品抢单这件事上,就能看出她善于出奇制胜,只要不是民族大义、生死仇怨,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恩怨。



而一旦获得田大少的资金支持,她就可以施展商业手段,一举击败夏元,突破夏元的恶意打压。田大少凭此可以报一箭之仇,大家各取所需。

但从预告片中一个关键轮渡镜头看,完成这一切后,韶华很可能远赴海外留学深造,将国药事业发扬光大。



而“池春堂”则很可能交由已经能独当一面的程辉管理。

唯一的悬念,就是她与闻知秋,能否在战火中,爱火重燃?

越看到最后,剧集越像孙俪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两部剧的编剧确实都是苏晓菀。

都是开挂大女主+民国商战+一女多男感情戏+高能剧情。



论节奏,它也进度飞快。

前12集,女主韶华就经历了救兄、出嫁、在婆家立足、怀孕生女、老公死后重振家业、被婆家设计失女、来上海重振旗鼓。

而进入上海后,故事也开启了另一重格局。

抗战、家国、大义,都出现在大结局。

剧情的强戏剧性和短剧化风格,也令它遭遇了收视和口碑的冰火两重天。

但我认为,剧集品质,远不止豆瓣的5.8分。

故事最大的看点,恰恰在于这出民国女性逆袭爽剧巨大的爽感。



开局被虐,但有仇必报,智斗恶婆、勇闯上海、斗恶人、搞实业,部分情节逻辑有争议,但架不住“爽”字当头。


好剧不一定非要阳春白雪,能实实在在地让目标观众看得解气、过瘾,能让人上头博得收视率就是本事。

但除了剧情,该剧最成功的,还是塑造了一个爽剧大女主,韶华。



命运对她够“狠”。七岁爷爷走了,十四岁爸爸离开,二十出头对她最好的第一任丈夫和公公因瘟疫去世,没过几年女儿被小叔子害了,初恋又在大婚前夜出意外。

但越是命运跌宕,才越见韶华的铿锵。观众也就越上头。

故事临近结局,留下巨大悬念:闻知秋结局是否会牺牲?韶华和他可否再续前缘?二妞是否会遭遇惨淡结局?流落街头陷入疯癫的周燕,命运是否会峰回路转?



且看今晚,观众可否看到一个灼灼韶华的结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