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四川那玛峰男子坠崖后续:同伴被骂得狗血淋头,或面临被告的结局

时间:2025-09-27 19:54:08 来源:小彭聊社会 作者:小彭聊社会

这一次与雪山同眠也算是对他最大的慰藉吧!

但没想到的是,明明是洪某自己的操作不作不当,让同伴却被网友恶意指责,骂得狗血淋头。



不少网友纷纷指责同伴冷漠无情,心简直是做的,一点都不关心队友,更可怕的建议这些同伴应该跟喝酒一样同责。

那这样公平吗?需要负责吗?



9月26号,不少新闻报道,在四川康定那玛峰,一名32岁的红衣登山者在雪山顶峰突然滑坠,瞬间消失在了茫茫的白雪里,最终没能再回来。

根据当地教育局和家属的消息,咱们来还原一下事情的经过,遇难者洪某是和同伴一起去的那玛峰这座海拔5588米的雪山属于贡嘎山的卫峰。



虽然被归为初级的技术性雪山,但山顶覆盖着厚厚的远古冰貌,地形复杂的很,更关键的是,他们一行根本没向任何部门报备,属于偷登未开放的区域。

在出事的瞬间呢,被同行者拍了下来,洪某为了给同伴拍照纪念,解开了维系生命安全的绳子,蹲在了地上取景。

可起身的时候脚被自己的冰爪绊了一下,身体一向前倾就失去了平衡。没有绳索的保护,他在光滑的冰雪坡上急速滑坠,直到滑到了海拔5300米的碎石区。



队友找到的时候已经没了生命迹象,很多网友看到视频说,为什么大家都不伸手拉一把呢?都是一个队的,帮一下怎么样?

可是在高海拔雪山的极端环境里,事情远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滑坠发生太突然,几秒钟内人已经滑出了很远了,根本就来不及反应,更重要的是,专业的登山者都知道,冰雪坡上的滑坠冲击力是极大的,盲目伸手不仅救不了人,反而会有连带坠崖,造成更大的伤亡。



而且在5500米的高度啊,人本身就处于缺氧、体力透支的状态,就算想救援,也可能连站稳的力气都没有了。

没有专业的救援装备和技术,贸然行动就是拿自己的命去赌,这不是冷漠,而是高海拔环境下最残酷的现实。

还有网友说:“同伴必被告,这次估计和喝酒一样,一同去的都要赔偿,没照顾好人”





可这种东西不是说告就告的,得有依据有证据可讲,一般来出现这样的事,首先得看活动组织是否盈利,同伴是否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急救以及遇害者本身行为。

而在这一起事件中,同行者只是自发结伴、没有重大过错且在事发后进行了及时救助,那么他们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更何况,洪某本身就是领队者,本应该有着更专业的技术,可出了这档子事,家里人该多难过啊



事情发生后,有不少人说:“贫穷救了我命”。

那么爬那玛山这样的雪山啊,到底得有多大本事呢?

首先你体能是基础上的基础,你得提前至少一个月做准备,每两周负重爬行500米,跑步、游泳这些心肺训练那是家常便饭,不然你根本就扛不住。



从4000米大本营到顶峰的连续攀登,技术能力缺一不可,这可是技术型的雪山,从C一营地到顶峰要过冰裂缝,爬60度的冰壁,必须用到安全带、冰爪、冰镐,还得懂得解组攀登的规则。

像洪某那样解开了安全绳的行为啊,就是在向死神招手,光有本事还不够呢,财力门槛也得过得去啊。



咱们算笔账啊,找专业的协作团队的费用大概就是8000到1万,这还只是基础装备方面,这就是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了。

自己也得备60升以上的大背包、冲顶包,还有防水保暖的衣物、雪镜头盔等等,随便这一套靠谱的都得几千块。



再加上交通、食宿、高反药保险,一趟下来啊,没个一两万你是扛不住的。

这次的悲剧里,偷灯未开放的区域是绕不开的关键,那玛峰因为去年出现了50米的冰裂缝。

本来就暂停过了登山的许可,就算重新开放也必须提前报备,可洪某他们却偏偏选择了悄悄上去。



没有官方的风险评估,没有专业的保障知识,等于是把自己扔进了绝境,生命就这样定格在了雪山之上。

真正的登山爱好者都懂啊,敬畏自然、遵守规则才是对雪山最大的尊重,安全绳不能随便解,未开放的山不能随便登,专业的准备也不能随便省



而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恰恰是你回家的路雪山的风景再美也比不上生命的可贵。

向往高山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准备够了吗?规则懂了吗?想好回家的路了吗?

对此你怎么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