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手术室中的‘花生米’究竟是什么?揭秘手术室暗语背后的智慧

时间:2025-09-27 20:34:48 来源:果壳 作者:果壳

在手术室里,需要花生米?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最近,一张手术室的器材清单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其中除了纱布、针筒、棉球、引流管等常规手术器材外,竟然出现了一项‘花生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源:小红书@盖里班德纳多(已获授权)

手术室里的‘花生米’是什么?

清单上的这项‘花生米’并非误写,也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下酒的花生米,而是手术中确实会用到的器材。这种‘花生米’其实是用脱脂纱布手工制作成的小球,根据手术中剥离不同部位的需要,制成直径为0.8cm、1.0cm、1.5cm,硬度适中、表面光滑的小纱布球,因其形状、大小如同一粒花生米而得名。


图源:小红书@士多啤梨(已获授权)

虽然‘花生米’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在手术中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堪称手术室中的‘温柔刀’。它是手术中常用的钝性分离工具,可以避免手术刀、剪刀等锐性工具对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牵拉与破坏。当手术中需要分开粘连的组织时,使用‘花生米’可以减少对肌体的损伤。

一篇发表于《护士进修杂志》的研究指出,神经外科、普外科、肝胆胰外科等需要精细操作的手术里,经常会用到‘花生米’。特别是在游离动脉和静脉时,由于静脉血管壁薄、柔韧性差,剥离时操作部位狭小而局限,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而‘花生米’体积小,操作方便,在分离过程中能通过‘推挤’而非‘切割’的方式进行分离,因此适宜在狭小而危险的大血管周围进行钝性剥离,大大降低了血管破裂的危险。

此外,‘花生米’还可辅助止血。例如,使用弯钳夹持‘花生米’纱球粘骨蜡止血,可取代用手涂抹骨蜡止血的方法,目前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方面,它可以使骨蜡涂抹更加均匀、准确;另一方面,对比用手拿骨蜡涂抹止血的方式,使用‘花生米’可以降低医患双重感染的风险。

除此之外,‘花生米’还可蘸取生理盐水,清理手术部位,让手术区域保持清晰。可见,‘花生米’虽然身材不大,但作用却不小。

‘花生米’可由医院直接向器材供应商采购,也可由医护人员手工制作。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花生米’均需经过严格灭菌,单独包装的‘花生米’应存放于干燥无菌的环境中,使用时要检查包装完整性和有效期。此外,还需将‘花生米’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术后进行清点核对。

手术室里为什么有暗语?

手术室里除了有‘花生米’,还有‘粽子’‘牛奶’‘鸡尾酒’,这些听起来像从菜单上搬来的词,似乎和严肃专业的手术室格格不入。然而,和‘花生米’一样,它们也是正经的手术器材。

‘粽子’是用纱布折叠成的三角形纱布块,形似粽子;‘牛奶’是指丙泊酚或依托咪酯,这类静脉麻醉药物为白色乳状液体,和牛奶颇为相似;‘鸡尾酒’则是骨科手术中常用的复合药剂,由多种药物搭配而成,如同调制鸡尾酒一般,主要作用是镇痛。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些暗语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很容易就被绕得一头雾水。那么,为什么手术室里的这些物品要用‘暗语’来称呼呢?


图源:小红书评论区

文学批评家、语言教育家瑞恰兹曾提出语境理论,即词语的意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语境相关。从语言的交流功能看,当双方进行交流时,他们不仅需要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而且还涉及交流双方的身份地位、文化习俗、性格爱好、受教育程度及心理意愿等因素。交流的时空不同,涉及的因素不同,双方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也就不同。

而行业暗语的理解性高度依赖其语境:在手术室中,‘递个花生米’的意义对医护人员而言清晰明确(指小纱布球),但脱离这一语境,‘花生米’的意义便会回归大众认知,容易被理解为食物,从而导致外行人的无法理解。这种语境依赖性恰恰体现了暗语的特点:它不需要追求普适性,只需在特定情境中完成意义传递即可。

此外,虽然‘花生米’等暗语对新手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对比这些词与所指代的物品就能发现,它们能较为便捷、精准地描述对应的物品:若将‘花生米’称为‘小纱球’,可能无法精准体现纱球的大小;若将‘粽子’称为‘三角形纱布块’,则会多耗费一些沟通时间;而把复合药剂称作‘鸡尾酒’,既形象又简洁,能让医护人员快速领会所指,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在紧急的手术场景中,简短精准的暗语能减少沟通成本,避免因冗长表述耽误宝贵的治疗时间,这对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这些看似奇奇怪怪的暗语,实际上都蕴含着沟通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张渝,王欣然. 自制花生米状血管剥离籽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J]. 护士进修杂志,2011,(5): 449.

[2]济南市一院:手术中花生米的真实身份与用途

[3]手术室护理512:手术室止血花生米制作方法

[4]狄红贺,李建革. 花生米纱球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妙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 7663.

[5]手术室护理512:这些“暗语”只有手术室人懂!

[6]冯毓云,周丽明. 语境的创新机制——以瑞恰慈和卡勒为中心的考察[J]. 文艺理论研究,2023,43(2): 172-181.

作者:敏敏 加七

编辑:田纳西

值班编辑:敏敏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ID:yiduiread),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