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的第二个五年任期将于2026年底结束,全球外交界已悄然展开下一任秘书长的角逐。这场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背景下展开的竞选,不仅承载着地域轮换的传统诉求,更因‘史上首位女性秘书长’的强烈呼声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联合国长期遵循的地域轮换原则,此次秘书长职位的接力棒将传向拉丁美洲。与此同时,由‘女性担任秘书长’运动发起的全球倡议,正推动会员国将性别平等纳入候选人遴选的核心标准。然而,联合国记者斯蒂芬妮·菲永(Stéphanie Fillion)指出,首位女性秘书长可能面临‘在最不利时机接手一个尚未准备好支持其成功的职位’的困境。
回溯2016年上一届秘书长竞选,13名候选人中有7名为女性,但最终当选的仍是男性候选人——葡萄牙前总理古特雷斯。如今,接替他的竞争已悄然升温,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Rafael Grossi)和玻利维亚副总统大卫·乔克万卡(David Choquehuanca)等男性候选人已明确表达参选意向。
本月,联合国通过一项历史性决议,首次明确敦促成员国在遴选过程中‘认真考虑’女性人选。‘女性担任秘书长’和‘八亿女性’等国际组织正积极推动这一进程。一份潜在的女性候选人名单逐渐清晰,其中包括巴巴多斯总理米娅·莫特利(Mia Mottley)、新西兰前总理杰辛达·阿德恩(Jacinda Ardern)、智利前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以及联合国现任副秘书长阿米娜·穆罕默德(Amina Mohammed)。
拉丁美洲地区同样涌现出多位有力竞争者:墨西哥环境部长艾丽西亚·巴尔塞纳(Alicia Bárcena)、哥斯达黎加前副总统丽贝卡·格林斯潘(Rebeca Grynspan)以及厄瓜多尔前外交部长玛丽亚·费尔南达·埃斯皮诺萨(María Fernanda Espinosa)。这些女性精英的参选,标志着该地区对突破性别壁垒的坚定决心。
尽管女性参选的声势浩大,但政治现实依然充满变数。分析指出,美国政府可能基于‘美国优先’原则推举符合其利益的候选人,无论性别如何。对此,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30个成员国于今年4月在洪都拉斯达成共识,将寻求推举一位本地区的‘共识候选人’。该声明强调:‘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人士担任秘书长恰逢其时,且该职位从未由女性担任。’
然而,共识的达成面临多重障碍。阿根廷、巴拉圭和尼加拉瓜未签署共识文件,地区内部对性别政策的分歧以及意识形态考量,均可能使谈判复杂化。联合国事务媒体的调查显示,在2024年4月的非正式投票中,米歇尔·巴切莱特以23.9%的支持率领先,米娅·莫特利以19.8%紧随其后。
面对支持率,巴切莱特通过智利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回应称:‘我对获得的支持深感荣幸,女性参与决策至关重要。但此类挑战需要深思熟虑。’这一审慎态度,折射出竞选在地域轮换、性别平等与大国博弈交织下的复杂性。
在这场关乎全球治理未来的竞选中,性别平等与地域轮换究竟应如何权衡?抑或,能力与经验才是决定性标准?答案或许将在各方的博弈中逐渐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