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杨阳 来源 | 顶尖广告
当8天长假临近时,打工人的快乐不仅来自假期本身,更源于摸鱼吃瓜的职场乐趣。就在打工人为打发时间绞尽脑汁时,西贝餐饮却以一场持续半个月的公关连续剧,意外成为职场摸鱼圈的顶级素材库。
继《西贝品味早读》推出"七岁萌娃抱腿哭求"、"霸总顾客怒充千元"、"小伙宣誓同生共死"等温情剧本后,西贝的叙事剧场持续加码。最新剧集包括"一碗汤换一套房"的奇幻交易、"一岁孩童学会吃饭感动创始人"的煽情戏码,甚至编造出"西贝员工歌声治愈任正非抑郁"的荒诞故事。
图源:西贝品味早读
这些充满年代感的叙事风格,被网友戏称为"七、八十年代故事会特供版"。当#西贝悬疑故事#话题登上热搜,打工人纷纷表示终于找到摸鱼新素材,更有营销人调侃"这题材拍短剧绝对爆款"。
面对持续发酵的舆论危机,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近日突然清空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内容,仅保留一条介绍西贝年营收62亿元的访谈视频。这种"社交平台大撤退"的举动,被网友解读为"终于开始正经公关了"。
媒体追问删文原因时,西贝官方回应称"故事真实,删文是为保护当事人"。但这种解释难以平息质疑,毕竟从预制菜争议到情感营销翻车,西贝的公关策略已陷入"越解释越混乱"的怪圈。
回顾这场持续20天的品牌危机,西贝的公关失误堪称教科书级反面案例:
当消费者质疑"高价预制菜"时,西贝纠缠于行业标准定义,却回避核心问题:顾客支付现做餐品价格,得到的却是加热食品。这种"我没错,是你不懂"的态度,比菜品本身更伤消费者感情。
从宣扬"715工作制"到危机中的冷处理,贾国龙的"霸总式"管理风格始终贯穿。将商业争议转化为个人态度之争,不仅模糊焦点,更强化了"店大欺客"的负面认知。
为证明非预制菜开放后厨直播,却被调侃"厨师像微波炉操作员";晒供应链照片反被扒出冷冻食材存放时间超长。这种被动应对方式,如同在泥潭中挣扎,越陷越深。
当事实层面难以自圆其说时,西贝试图用"大爷送房""治愈任正非"等离奇故事挽回人心。这种消费公众情感的公关手法,彻底背离了危机处理的核心原则——真诚。
西贝的闹剧为所有企业敲响警钟:真正的危机公关不是话术游戏,而是行动哲学。对比海底捞"小便事件"后7天内三次回应,从保护未成年人声明到全额退款+十倍补偿方案,关键转折点在于从辩解转向共情。
反观始祖鸟"炸山事件",若当时能及时承认破坏环境而非强调生物降解材料,也不至于落得"自焚式公关"下场。这些案例证明,消费者要的不是华丽辞藻,而是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切实改进的行动。
对于西贝而言,退网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与其清空社交账号,不如公开供应链成本;与其编造离奇故事,不如用性价比赢回信任。当8天长假来临,这场公关连续剧或许暂停,但企业危机管理的课题永远在继续。
所有品牌都该明白:在信息透明的时代,消费者拥有火眼金睛。公关不是魔术表演,真诚永远是化解危机的唯一密钥。那些试图用话术掩盖问题的企业,终将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市场中付出代价。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顶尖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