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央视官宣:歼35换装国产发动机,量产规模由何决定?

时间:2025-09-29 18:11:19 来源:阿芒娱乐说 作者:阿芒娱乐说

近日,央视正式官宣了一则重磅消息:歼35战斗机已成功装备国产发动机,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我国海军航空兵装备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歼35从实验室模型到现役装备的华丽转身,不仅彰显了我国航空工业的雄厚实力,更让海军首款隐身舰载机的身份得以坐实。



最大起飞重量30吨,推重比跃升超18%

歼35的亮相,首先引人注目的便是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0吨。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推重比的显著提升。原型机FC-31装备涡扇13发动机时,最大起飞重量仅能限制在25吨以内。而换装新型国产发动机后,歼35的起飞重量直接增加了5吨,燃油仓与弹舱也随之扩容,续航与挂载能力得到了同步提升。这种中型机接近重型机重量区间的设计,在舰载机序列中极为罕见,展现了我国航空设计的独到之处。

推重比的跃升,不仅带来了载重能力的提升,更赋予了歼35出色的机动性能。海面上空的密度高度与陆基机场不同,低空高湿环境对压气机提出了严峻挑战。而歼35凭借强大的功率储备,在急转弯、爬升、机动跃升等动作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展现了其作为隐身舰载机的卓越性能。



全程超声速巡航,改写舰队作战图景

与F-35等国外同类机型相比,歼35在超声速巡航能力上展现出了明显优势。F-35虽然单台F135发动机推力可达30余吨,但大涵道设计导致其失去了长时间超声速巡航的能力。而歼35则通过地面测试环节的反复验证,证明了其具备全程超声速巡航的能力,这在空中格斗阶段将为其带来巨大的战术优势。

舰队作战图景因此被彻底改写。甲板上同时摆放加油机、预警机、隐身战机三种类型,弹射节奏由福建舰的电磁装置提供保障。隐身战机不再因推力不足而拖慢起飞序列,舰队作战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需求端决定量产规模,潜在总量或达700至800架

歼35的量产规模,将完全由需求端决定。当前确定配备歼35的只有福建舰,一艘航母标准配置一个中队——24架。若未来004、005两艘航母按照两中队装载,则三舰合计将需要120架歼35。此外,海空联合作战体系还留出了另一个口径:歼35A。假设空军继续维持“高低搭档”理念,一架歼20配两架歼35A,那么当歼20规模升至三百架时,对应的歼35A需求将达到六百架。综合来看,歼35的潜在总量或达700至800架。

这一数字还只是国内估算。海外市场对隐身机的缺口远未填补,珠海航展的展台专门为歼35留出了展板,巴基斯坦等国已公开表达采购意向,说明歼35的外贸前景广阔。外贸流程要求先完成国内列装与后勤体系建设,再腾出稳定生产余量。当年歼10C扩产后迅速签下中东订单,歼35或将复刻此节奏,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技术持续升级,未来版本预留模块化弹舱

歼35的技术升级并未止步。发动机团队正在研发高温材料、3D打印、耐热陶瓷叶片等新技术,目标直指55千牛级中推与大推衔接区,为未来结构优化预留空间。座舱方面,全景座舱显示系统替代了传统多功能显示器,语音指令与触控操作并行,降低了飞行员负荷,提高了战术态势图更新速度。

隐身外形修正经过八轮风洞测试,垂尾倾角、进气道S形折线与弹舱门边缘缝隙都做了激光扫描优化,材料层叠方式改为新一代树脂基复合物。海上盐雾环境对涂层腐蚀最为严苛,新涂层耐久性已在南海某试验场完成一年驻场评估,结果显示年均附着率损失低于1.5%,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

弹射轨道加速度增大后,对起落架要求更严。全钛合金结构再配液压与电动混合吸震组件,单侧起落架可承受34吨等效载荷,为满油满弹模式提供了冗余。火控系统链接到卫星数据链,由空情数据中心分配目标,舰队远端的信息与弹射刚起飞的歼35实时共享,导弹挂架无需换装大型雷达吊舱,隐身外形完整保留。



单价预计低于1亿美元,生产效率提高

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歼35的单位成本开始下滑。预计单价将低于1亿美元,这使得歼35在出口谈判中更具吸引力。若以700架国内需求计算,5条生产线满载输出仅需十年,随后就会出现可观的外贸窗口。自动化装配车间已将装配工时降低至15000小时以内,与传统四代机相比缩短近30%,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维护体系中,引入可穿戴增强现实头盔用于现场指导维修,减少了技术文档翻阅时间,也减轻了训练强度。机体寿命设计目标8000小时,采用渐进式检修而非传统的大修周期,这样航母部署期可更灵活安排。

从设计实验到列装成军,歼35走了一条与歼20不同的路径——更短的研制周期、更早的国产发动机突破、更紧凑的批量计划。整合来看,海空立体战线得到了隐身、远航、超机动三重保险,数量上限则完全由作战规划部门的需求曲线决定,而非工业端瓶颈。歼35的未来,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