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从2025年2月份开始就不再公布信用卡的违约数据。
这个数据叫做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贷款总额,相当于你有一两个月甚至5个月忘记还或者还不上信用卡。在国家的层面,央行的层面都没统计为违约,要整整6个月都不还信用卡才统计,这也是国内主流的一个信用卡违约指标。注意这是统计指标,不代表我们可以6个月才还信用卡。
这个指标不公布以后,很多人把它理解为因为数据不好,所以不公布。但我个人认为这个经济数据不能被这样简单的解读。
因为这个数据最后一次披露是在2025年2月,披露的是我们国家2024年第四季度,信用卡的违约总额为1239.64亿元,占当期信用卡债务总额比例为1.43%,这1.43%就是央行统计的信用卡违约率。虽然这个违约率它正在逐年提升,但我觉得这个数据其实蛮好的。
因为美国它的信用卡违约率经常在2%到3%之间,金融系统也能正常运作,说明这个违约率是能够被金融机构的利润覆盖的。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数据再翻一倍,其实也就和美国差不多,谈不上不好。
在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09年美国信用卡违约率更是突破到了10%。但这10%的违约率对美国银行和金融体系的冲击并不算大,当时对美国金融体系形成很大冲击的,主要是房贷。
因为当时美国的房贷违约率虽然也是10%,但是房贷总额却有10到11万亿美金,而信用卡债务规模只有8000到1万亿美金,连房贷规模的10%都不到。
当时美国所有的信用卡都不还了,也没有房贷违约的金额大,而且美国的房贷违约率常年都在千分之5到8之间,对应大几百亿美金。06年,美国房贷违约率在2%多点,对应2000多亿美金的坏账,美国金融机构的利润仍然能够覆盖掉这笔坏账,实现正常运作。
根据08年金融危机数据回看,很多美国的机构认为,美国房贷违约率不要超过平时的4倍,问题就不大。信用卡那点小体量的违约真就还好。
那目前我们国家的公开数据显示呢,我们信用卡债务余额大概是8万亿人民币左右,而个人房贷债务余额大概是不到38万亿人民币,信用卡债务规模有房贷规模的22%。
如果我们把消费贷款的概念扩大一点,不仅算信用卡债务,把网络贷款、信用贷款、车贷等更广义的消费型贷款算上,那中国的消费信贷规模差不多有21万亿,有房贷规模的55%。
09年,美国消费贷款总额为不到2.5万亿美金,只有美国当时房贷规模的20%多。如今24年,美国的信用卡债务总额为不到1.1万亿美金,折合不到8万亿人民币。
美国消费贷款总额为4.7万亿美金,只有美国现在13.8万亿房贷规模的35%左右。而且美国消费贷中有超过35%,是美国政府给学生提供的助学贷款,这也是美国消费贷款增长最厉害的部分。
从这个数据结构上看,中国人爱买房,美国人爱消费,美国人比中国人更敢贷款消费,这个传统观念完全被颠覆了。中国人贷款消费的能力比美国人强太多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可能主要是以下四个原因,大家自行判断:
一、我们比美国的市场结构更好,老百姓更愿意消费,而不是买房,并且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所以敢于提前消费。
二、我们有一部分人不愿意领取社会保障,于是使用了消费贷款去维持生活。
三、我们居民对房子的需求不如美国人,房子买少了,房贷占比就小了。
四、部分消费贷款违规进入了房贷或者股票市场。
不过这里我要补充一下,这个规模肯定不会有一些人想象中的大。因为消费贷款中,车贷就占了一部分,没办法挪用。而且新增消费贷款中,部分贷款人年龄很小或者很大,和房贷人群并不一致。
这时候有些资深的财经朋友可能会提出两个疑问。
一个是我们国家公开数据提到过,我们居民端负债结构中,住房贷款占比为75%。但是住房贷款是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房贷,一个是住房抵押贷款,这是有人需要贷款,但是银行需要有固定资产的抵押,于是他们用自己的房子去抵押,形成的住房抵押贷款,这不是房贷。
我们国家总计有23万亿的居民端总负债,其中房贷规模就是38万亿,其他的是21万亿的消费贷款和24万亿的经营贷款和其他贷款。
第二个问题是消费贷款占比大,对于金融风险来说是更大还是更小呢?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啥也得看,房贷比消费贷更安全。
因为房贷违约了,银行还能得一套房子,但是消费贷违约,银行很难获得资产保障。车贷更是普通人想卖二手车,你直接上网就可以了。
但是银行不行,银行需要处置的二手车车况就没有保障,而且银行需要风控法务审计等很多部门的人共同协作,走法律流程时间很长,就让银行处置一台车需要的处置费、停车费、检查费、审核费比这台车都贵。
但换一个思路,消费贷覆盖的人群更多样,它覆盖了更多的年轻人,这些人没有房贷和其他贷款,更年轻,还款能力也就更有保障。
不过,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央行数据,我们近几年贷款规模年均增长了4%左右,除去规模增长了11%左右,说明整体风险更小了。但是根据财政部数据,我们国家个人所得税、消费税都出现了负增长,企业增值税却在大幅增加,可能代表了财富正在集中。大多数人的还款能力并没有提高,财富结构的合理才真正地影响着金融风险。
那最后这些金融数据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意义是我们不要去纠结一两个经济数据不再公开是什么原因,也不要妄自菲薄,美国人比中国人更敢消费。而是如果我们只是普通人,那消费就量力而行,苹果新出了iPhone17,你的旧手机完全可以多用一会儿,每个人都照顾好自己,这是对经济和社会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