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福特号至今没有电磁弹射F-35C,不代表美国航母弹射不能电弹它

时间:2025-09-30 13:56:52 来源:装甲铲史官 作者:装甲铲史官

盼望着,盼望着,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虽然心中已经有所预期,但还是没有想到如此突然。

2025年9月22日,官方突然释出大量视频和图片等资料,正式宣布我国成功使用003福建舰航母(舷号18)上的电磁弹射器,弹射起飞海军的三种航母主力舰载机型:空警-600预警机、歼-35隐身战斗机和歼-15T重型战斗机。



■中国海军空警-600预警机(中)、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上)和歼-15T重型舰载战斗机(下)在福建舰航母上成功实现电磁弹射。

此前通过各种渠道流传的信息已经多次挑逗过军迷们的神经。2025年1月,人们在完成第六次海试返回的福建舰航母飞行甲板上发现了明显的轮胎印记。2025年建军节前夕的7月31日,央视军事释出的一段宣传视频隐晦地表示一架歼-15舰载战斗机在福建舰上执行电磁弹射操作,随后一个巨大的飞机阴影飞过福建舰舰艏甲板。



■在央视军事7月31日的视频中,一个巨大的歼-15舰载战斗机阴影飞过疑似福建舰航母的舰艏飞行甲板。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官方会在“八一”建军节正式宣布福建舰航母电磁弹射成功的消息。然而第二天大家却都扑了个空,苦苦守候一天的军迷们没有等来所希望的佳音。

好在不久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胜利日大阅兵的各种新鲜装备开始随着仪式的准备和彩排,接连不断地进入军迷们的视线,加之9月3日的精彩阅兵式,使很多人还沉浸在对九三阅兵的回味当中,没料到就在观看大阅兵的激情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刻,福建舰航母电弹成功的爆炸性新闻猝然而至。

军迷们的幸福,总是来得那么突然!

由于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对弹射的情况进行了介绍,Walker大人就不再重复浪费大家时间了,在这篇文章里将提醒大家关注一些对于军迷而言非常重要的细节,以及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明辨在福建舰电弹热潮中如约而至的各种简中特有谣言。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福建舰航母在2024年5月1日~8日进行了自己的首次海试。2025年9月10日,福建舰航母离开上海江南造船厂的码头,随后穿越台湾海峡进入南海,开始了自己的第九次海试。

官方发布的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及航母降落完整视频,首先展示了空警-600舰载预警机,随后依次是歼-35舰载隐身战斗机及歼-15T重型舰载战斗机,这凸显出空警-600和歼-35这两种新型舰载机之于福建舰航母的重要性,特别是空警-600。因为这种对于航母战斗群海上和空中作战非常重要且关键的装备,无法从“辽宁”号和“山东”号两艘滑跃甲板航母上起飞,只有装备电磁弹射系统的福建舰,才能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舰载机行列中并发挥战斗力。在视频中福建舰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出现了至少3架空警-600预警机,机身编号分别是7103、7104和7106,更加强调了它们的重要性。



■空警-600舰载预警机正在福建舰航母的电磁弹射起飞位置准备弹射起飞。

而歼-35舰载隐身战斗机成功在福建舰航母上实现电磁弹射器起飞及降落,在全世界率先实现舰载五代机的航母电磁弹射起飞。迄今为止,美国海军的F-35C隐身五代舰载机尚未进入具有电磁弹射功能的核动力航母“福特”号(CVN-78)舰载机联队,也没有在航母上进行过电磁弹射起飞,只是逐步在蒸汽弹射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上展开操作。



■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已经从福建舰航母的2号电磁弹射器位置弹射起飞。

不过通过仔细观察视频中所表现的画面,可以肯定它们都不是在福建舰航母最近正在进行中的第九次海试过程中拍摄的。

在官方完整视频的开始阶段,很可能展示了从一架空警-600预警机上拍摄的福建舰航母全舰鸟瞰画面。拍摄时间可能是在2024年9月3日~21日所进行的第四次海试期间,因为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此时航母舰艏的电磁弹射器区域尚未划上黄色停机线,它们是在2024年12月才完成的。而且拍摄视频的疑似空警-600预警机此时也无法降落在航母上——福建舰航母上的阻拦索直到第四次海试之后才安装到位。



■官方完整版视频的起始镜头。反映了正在海试的福建舰航母的鸟瞰角度整体外观。

官方完整视频的大部分镜头可能都来自于福建舰于2025年3月18日~4月1日进行的第七次海试。因为在视频片段中可以看到福建舰的舰岛主传感器桅杆上有多处明显的黑色覆盖物或油漆,这种情况从2025年3月初就出现了,到第七次海试结束后,福建舰进行了维护,舰岛的桅杆周围也搭上了脚手架,到2025年5月21日~27日进行的第八次海试时,桅杆已经全部恢复了通常的海军灰涂装。



■在这张福建舰航母飞行甲板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舰岛上方的主传感器桅杆上有多处的外观是黑色的。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福建舰航母电磁弹射空警-600、歼-35和歼-15T,正是发生在2025年3月18日~4月1日的第七次海试过程中,但具体是哪一天,只能等官方后续公布了。一些人把一段显示船用时钟控制系统3月19日20:00的海军视频与福建舰实现电磁弹射联系起来,但两者之间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那段视频可能暗示的是中国海军舰艇正在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凸显的是向一支蓝水海军的转型。而此时福建舰航母前一天刚刚离开上海,不可能跟随其他舰艇远航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



■这个画面应该跟福建舰航母海试以及电磁弹射没什么关系。

在官方完整视频中,能被看到的所有电磁弹射应该都发生在2号位,也就是舰艏左侧的那台弹射器上。现在还不清楚这只是视频被剪辑成了这个样子,还是1号和3号电磁弹射器的状态不同于2号。很明显,舰艏右侧的弹射器是1号位,而位于斜角甲板上的弹射器则是3号位。

从视频中所展示的福建舰飞行甲板整体运作情况来看,中美两国海军似乎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弹射作业相关人员和飞机指挥员穿着黄色马甲,升降机操作员、通用飞机操纵员(非飞行员)和牵引车驾驶员穿着蓝色马甲,安全员和质量控制人员穿着白色马甲。二者在加油人员方面有所不同,中国海军穿着蓝色马甲,美国海军则是紫色马甲。另外视频中在福建舰航母飞行甲板上出现的绿色马甲和红色马甲所表示的具体含义,现在还不清楚。



■从这张视频截图中可以看到福建舰众多飞行甲板操作人员所穿着的不同颜色工作马甲。

当然,美国海军航母运作的一整体规则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首艘航母“兰利”号(CV-1),此后经过不断改进完善以及战争的磨练,航母也从常规动力发展到核动力,舰载机从螺旋桨多翼机发展到喷气式隐身战斗机,现在实行的制度大约从1970年代开始固定下来。在这方面直接“摸着美军过河”是最有效率的做法,完全没有必要从头开始摸索。

由于现在网上赢学铺天盖地,各路大神争先恐后收割无脑流量,又怎么会错过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这样的重大机会呢?在这个过程中毫不意外地产生出各种各样的谣言,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一、美国海军的F-35C根本就没进行过电磁弹射;二、“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最多只能弹射26.5吨的载荷,因此也无法弹射如F-35C这样的五代隐身舰载机。



■美国海军F-35C隐身舰载五代战斗机。

这两个谣言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未来老美接二连三制造下水的福特级航母没法使用F-35C,因此在航母舰载机的关键性力量战斗机方面,中国海军将会完胜美国海军,因为歼-35属于五代隐身舰载机,可以轻松拿捏福特级航母上的落伍四代舰载机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谣言。事实上美国海军在研制福特级航母首舰“福特”号的过程中,早在2011年11月18日就在新泽西州的马奎尔-迪克斯-莱克赫斯特联合基地里对F-35C进行了首次电磁弹射地面试验。后续还对F-35C进行过多次地面电磁弹射模拟试验。根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011年发布的F-35C陆地弹射试验报告,F-35C已经进行过120次陆地电磁弹射测试,最大弹射起飞重量为31.8吨,相当于其满载状态。



■2011年11月18日,F-35C在新泽西州的马奎尔-迪克斯-莱克赫斯特联合基地进行了首次电磁弹射地面试验。

当然,直到目前美国海军一直没有安排F-35登上“福特”号航母进行海上电磁弹射,因此说歼-35是世界上第一种在航空母舰上进行了电磁弹射的五代舰载机是毫无问题的,但如果说F-35C没有进行过电磁弹射操作则是孤陋寡闻。

很多人认为F-35C迟迟未能在“福特”号上部署,是因为“福特”号上的电磁弹射系统可靠性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导致美国海军不敢让F-35C去冒险。这实可谓是又一个天大的误解。之所以在“福特”上一直看不到F-35C的身影,主要原因在于一次性采用了过多新技术的“福特”号航母,其建造过程充满波折,成本严重超标,最后已经超过了130亿美元的惊人数字(尼米兹级航母每艘的平均造价大约为50亿美元),这在国会引发了滔天怒火。



■正在建造过程中的美国海军“福特”号航空母舰。

为了加快速度节约成本,而且在”福特“号的建造过程中F-35C也一直处于研发阶段,各方面都在不停修改,因此“福特”号舍弃了F-35C所需的专门支持设施,采取进入现役之后再视情况添加的方式,以求得国会的通融。

这些F-35C的支持设施有哪些呢?比如F-35C是第一款采用锂离子电池的舰载机,所以需要有特别舱室存放和为这些容易过热起火燃烧的电池充电,为此这些锂离子电池舱室也需要专门设计消防系统管道和通风系统。又比如海上的高湿高盐环境也需要F-35C有容纳后勤维护支援用的计算机系统舱室,才能进行隐身涂层维护等重要的工作。还有航母挡焰板也不能承受F-35C安装的F-135发动机所产生的高温。

已经进行过正式战斗部署的“福特”号航母,其电磁弹射系统的可靠性早就被美国海军验收通过,而且假如它的可靠性存在问题,那么所影响的也不可能仅仅是F-35C一种机型,所有舰载机都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那还怎么进行实战部署?要知道,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跨境突袭以色列造成震惊世界的血案之后,正在地中海进行部署的“福特”号航母经历过实战检验。

截至2025年8月30日,美国海军宣布“福特”号航母完成第30000次阻拦着舰,弹射起飞的次数应该与此相差无几。据统计仅仅是2023年的战斗部署,“福特”号航母后期被派往东地中海参与哈以冲突,其电磁弹射器总共进行了8725架次的弹射操作。因此完全不必臆想其电磁弹射系统可靠性不行的情况。



■2023年10月11日,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打击群抵达东地中海,参与刚刚爆发的哈以冲突。

根据美国海军2024年早期披露的F-35B/C上舰计划,已经完成F-35B/C部署的军舰包括:“埃塞克斯”号、“黄蜂”号、“美国”号、“马金岛”号、“的黎波里”号、“拳击手”号两栖攻击舰(F-35B);“卡尔·文森”号、“亚伯拉罕·林肯”号、“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F-35C)。



■美国海军关于F-35B/C上舰计划的时间表。

“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计划在2025年完成F-35C的上舰部署,然后是“基尔萨奇”号两栖攻击舰2026年(F-35B)、“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2026年(F-35C)、“巴丹”号两栖攻击舰2028年(F-35B)、福特级航母二号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2028年(F-35C)、“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2028年(F-35C)。可见直至2028年,“福特”号航母还没排进美国海军的计划表。

再看看第二个谣言。Walker大人根本不知道所谓“福特”号航母电磁弹射系统最多只能弹射26.5吨载荷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查遍各方面资料也没找到它的出处,只能说Walker大人自己能力不行。

事实上,“福特”号航母目前操作的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约为30吨,这已经超过了所谓的“26.5吨”限制。虽然说现实中战斗机一般不会以最大起飞重量执行任务,但如果系统上限连这个都无法满足,那就是设计师和验收方的严重责任。况且在上文中已经说过,F-35C已经在陆地电磁弹射试验中进行过最大起飞重量的弹射,更加证明这个所谓的“26.5吨”限制是无稽之谈。



■美国海军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约为30吨,妥妥的重型舰载机。

根据资料,“福特”号航母上安装的电磁弹射系统,设计最大弹射载荷约为45吨(10万磅),而且已经在地面和舰上利用“死重”模拟小车进行过多次重达约36吨的弹射测试。这在某些人那里一下子给人家凭空减了40%多,想不赢都不行。

中国海军这些年来的飞速进步有目共睹,而且外军和主流外媒从来都没有否认过中国海军所取得的成就。但在一些人那里,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成长是不够的,不加点作料怎么能吸引眼球?然而仔细想想吧,这样的做法真的好吗?它到底是“爱国”还是“误国”?

换一个角度想想,已经电磁弹射各类舰载机型达到30000架次水平的“福特”号航母,弄一架空载的F-35C搞一次电磁弹射抢名头很难吗?好像也不存在什么无法克服的障碍。人家可能只是不愿意去争这个面子工程而已。美国佬的性格一贯是不在乎面子只要里子。

如果你是美国海军,你希望看到的对手是一支沉稳勇毅、谦虚谨慎的海军,还是一支浮夸自大、狂妄无知的海军?

答案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