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南海局势新变:越南印尼转向合作,菲律宾或成局外人

时间:2025-09-30 15:37:52 来源:冷夜说 作者:冷夜说

南海局势近年来愈发复杂,风浪不断。近期,越南和印尼两国突然调整策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资源。与此同时,菲律宾马科斯政府却选择与美国深化军事合作,这一举动在东盟内部显得格格不入。

7月,华盛顿方面突然宣布对越南加征关税,从原先的11%直接翻倍至20%。这一举措对越南的电子、水产、纺织三大支柱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越南海关数据显示,7月对美出口下降2%,制鞋业更是大幅下滑5.5%,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的生产线纷纷停工。世界银行也紧急下调越南GDP增速预测,警告关税战可能导致越南经济萎缩5%。



面对西方市场的压力,越南政府迅速调整策略,提出“向东看”的方针。越南工贸部与中国签署了《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联盟协议》,并开通了“连云港-海防-胡志明”新航线,物流效率提升40%。在军事领域,中越两国也打破了75年来的合作记录,举行了为期14天的“携手同行-2025”联合演习,双方士兵共同训练无人机操作、战场救护等科目,战术配合日益默契。



数据证明,中越合作成效显著。中国已成为越南最大的水产品买家,陆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83%。双方在新能源、咖啡加工等领域签署的项目总额达75.55亿元。

与越南的被动调整不同,印尼的转向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作为东盟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印尼在2025年东盟外长会议上推动了两项关键举措:一是加速《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要求2026年前达成框架,并明确排除域外国家干预;二是在纳土纳海域与中国合作开发油气资源,首批12亿美元的项目已进入勘探阶段。



印尼的这一决策背后,是其油气产量的持续下滑。从1990年的每日160万桶降至2024年的57.9万桶,60%的能源依赖进口。纳土纳D-Alpha气田拥有222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但因技术和主权争议长期闲置。中国提出的“技术入股+利润分成”模式,为印尼提供了解决方案。2024年中印尼贸易额达1300亿美元,也为印尼提供了对美说“不”的底气。



相比之下,菲律宾的“亲美”路线却愈发艰难。马科斯政府签署行政令,允许美军使用巴拉望岛军事基地,该港口距中国南沙群岛仅300公里,将成为美军在南海的前沿补给点。然而,美国仅给予菲律宾3%的出口商品免关税待遇,引发国内强烈不满。

更糟糕的是,菲律宾在区域合作中被边缘化。7月北京数字经济论坛上,东盟十国部长均出席,唯独菲律宾缺席,错失了参与《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谈判的机会。该协议年底即将签署,将决定区域数字贸易和数据流动规则。

在军事层面,菲律宾的挑衅行为也遭遇了更严厉的反制。中国海警船在仁爱礁常态化巡逻,菲律宾补给船每次靠近均需接受中方检查。黄岩岛附近,中国用水炮驱离菲律宾渔船,导致其渔民损失惨重。



南海博弈的核心,在于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越南和印尼用实际行动证明,经济利益远超意识形态分歧。越南通过中越自贸协定,将虾出口成本降低15%;印尼的镍矿经中资加工后,价值飙升10倍以上。这些“合作共赢”的事实,让东盟国家认识到,对抗只会沦为大国的棋子。

特朗普政府的处境颇具讽刺意味。其在黄海举行大规模军演的同时,东南亚国家却在南宁签署了《中国-东盟算力互联合作备忘录》。一边是“军舰施压”,一边是“数字合作”,国际格局的变化一目了然。

当前,南海局势的走向愈发清晰。越南选择“陆上稳、海上不折腾”,印尼依靠规则立足,菲律宾则“赌美国一把”,三条路线截然不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选择了合作开发,而非对抗消耗。个别试图引入外部势力搅局的国家,最终必将自食其果。中国与东盟共同探索的路径,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没有哪片海域会永远受制于外来势力。

中国新闻网: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联盟在南宁启动



环球网:印尼提出加紧“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专家:未被地缘政治博弈左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