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不曾运动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最近,一段源自《人民日报》的经典语录在网络引发热议:
“最好的抗抑郁法是运动、最好的养生是不养生、最好的睡眠是不怕失眠、最好的生活是吃喝玩乐。”
这四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健康哲学。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这四大生活智慧,助您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之道。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曹庆久指出:
“每周进行75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抑郁发病率可降低18%;若达到150分钟,发病率减少25%。”
运动时,人体会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快乐激素”,这些物质能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长期规律运动还能提升心理韧性,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曹林的案例极具说服力。2005年,65岁的他同时患有重症糖尿病、高血压和抑郁症。在护士长建议下,他开始坚持跑步,14年后不仅控制了血压和血糖,更战胜了抑郁症。他在《奥森日记》中写道:“跑下去,天自己会亮。”
现代人久坐、低头看手机等不良习惯,加上负面情绪积累,容易导致身心疲惫。运动就像给身体和心灵做“大扫除”,哈佛大学讲师泰勒甚至称其为“最强劲的精神药物”。
建议从慢跑、瑜伽、广场舞等简单运动开始,让汗水带走焦虑,让运动成为生活的“快乐开关”。
当下,跟风养生现象普遍,但过度依赖保健品、代餐食品和排毒产品,反而可能危害健康。例如:
新闻中不乏因过度节食或滥用保健品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案例。更令人深思的是,一些“养生专家”如梅墨生(59岁)、林海峰(51岁)反而早逝,而统计学显示,90%的百岁老人并无刻意养生概念。
广西巴马的长寿老人群体就是例证。30万人口中竟有94位百岁老人,他们的“秘诀”不过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良好心态和作息。
《黄帝内经》强调:“顺应四时法则,不违背常理,方能延年益寿。”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也指出:“老年人很多症状是衰老表现,要学会与症状和平共处。”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周春凌建议提高免疫力的7个方法:
1. 充足睡眠
2. 多吃大蒜、蔬菜
3. 多喝鸡汤、蜂蜜水、姜水、柠檬水
4. 享受下午茶
5. 每周锻炼
6. 多晒太阳
7. 保持微笑
墨菲定律指出:越担心失眠,越容易失眠。失眠的根源往往在于:
乐观的人通常睡眠质量更好,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负担。而过度忧虑的人,即使身体疲惫,大脑仍会“胡思乱想”。
打破失眠循环的关键,是与情绪和平共处。《情绪自救》中提到:“睡眠是本能,无需刻意干预。”樊登也建议:“不要为2小时后和8公里外的事情烦恼。”
罗永浩分享还债经历时说:“睡不着就数债务,一个亿、两个亿……早上醒来倍精神。”这种幽默态度值得借鉴。下次失眠时,不妨记录下困扰你的问题,第二天再解决。
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写道:“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活在当下,抓住美好。”过度追求结果,反而会束缚心灵。
68岁的环卫工人退休后骑行西藏,他说:“要把钱花在旅行上,别花在医院里。”“摩西奶奶”76岁学画、80岁办展;王德顺79岁走T台;浙江百岁老人爱咖啡、爱化妆……这些案例证明:年龄从不是限制。
北大教授林小英指出:“如果一生只为了谋生,那这一生就是苦役。”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才能体悟生命的真谛。
最后,与您分享《人民日报》的治愈话语:
“不要提前焦虑,也不要预知烦恼。人生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日落归山海,山海藏深意。”
愿您关注健康,注重内心平和,成为不被外物所扰的智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