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人、前知名调查记者邓飞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曝光了关于上海绿捷的三则引人关注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校园供餐质量的广泛讨论。
一、绿捷2017年高额利润曝光
据自媒体披露,上海绿捷在2017年从学生餐费中抠出了惊人的1330万美元(约合9000万人民币)利润。这一数据来源于绿捷母公司——Kilocy global foods(厚生投资持股的公司)在2020年1月向港股递交的招股书。招股书显示,绿捷通过控制成本,在学生每人十几块钱的餐费中,实现了高额利润。就连Kilocy都称赞收购绿捷后毛利率有所增加。然而,这一做法却引发了公众对学生餐食质量的担忧。绿捷一年拿走那么多利润,孩子们只能吃到冰冻食品或过期食品,这真的符合校园供餐的初衷吗?招投标阶段明确规定的校园供餐净利润5%,餐费主要用于孩子,这一规定又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谁应该对此进行监管呢?
二、虹口区某初中班主任告诫学生事件
9月24日,上海市虹口区某公办初中七年级班主任孟某,在班级中告诫学生:“你们不要太过分,发的饭必须吃,不允许自己带吃的,如果被发现带吃的了,你就给全班每人带一份。”这一事件引发了家长和公众的强烈不满。请问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孙磊,学校规定不许孩子带吃的,是贵区局的规定吗?老师不敢告诉家长,却去威胁孩子,这种做法是否过于过分?她的孩子也在学校吃这个吗?这些问题亟待得到解答。
三、绿捷与检测机构上海品测共用邮箱
更令人震惊的是,为上海孩子供餐的上海绿捷,和负责上海校园供餐检测的上海品测,竟然被曝出共用一个邮箱的证据。这一发现让人不禁质疑,这是否是传说中的“蛇鼠一窝”?校园供餐的质量和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附:邓飞简介
邓飞(1978年-),湖南沅江人,毕业于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内地知名的媒体人、免费午餐计划发起人、《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他自2000年毕业后从事媒体行业,写下了一百多篇调查报告,成为中国知名的调查记者。2003年,他转战《凤凰周刊》,成为首席记者。2011年,他转身公益,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先后发起了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项目。2012年起,他相继发起了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暖流计划、儿童防侵、让候鸟飞、中国水安全计划等多个公益项目,并创建了“e农计划”社会型企业,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投身公益,在乡村儿童、乡村环保和乡村经济三个板块致力帮助中国乡村儿童获取基本公平和保障,支持乡村有尊严成长。尤其是免费午餐项目,更是影响了中央政府每年投入160亿元改善乡村儿童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