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底,国民党主席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原被视为热门候选人角逐的选举,却因郝龙斌的意外崛起而掀起波澜。更引人关注的是,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公开表态,强调统一势在必行,将两岸议题推向风口浪尖。随着10月18日投票日的临近,这场选举不仅关乎国民党内部权力更迭,更可能成为两岸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自1920年代以来,国民党一直是台湾政坛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影响力持续下滑。2024年领导人选举中,侯友宜败给赖清德,党内分裂问题暴露无遗。随着现任主席朱立伦任期即将于2025年10月结束,此次选举被视为国民党重振旗鼓的关键。9月17日至19日的登记期间,共有罗智强、郑丽文、赵博元、郝龙斌、张亚中、蔡志弘六人参与角逐。
起初,年轻且口才出众的罗智强和郑丽文被视为热门人选,而一贯强硬推动国家统一纲领的张亚中也备受关注。相比之下,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因风格稳健被认为缺乏冲击力。然而,民调结果却出乎意料:在无党派民众中,郝龙斌的支持率高达19.3%,超越郑丽文的13.8%。这一“黑马”现象的背后,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平衡的需求。
郝龙斌的竞选之路颇具戏剧性。9月18日领表、19日正式登记时,他缴纳了300万行政费和1000万保证金。尽管在辩论会中因念稿式发言在网络投票中垫底,但真实民调显示其支持率飙升。党内军系看重其父郝柏村的背景,地方派系认可其市长经验,而赵少康阵营的让步更使其获得“战斗蓝”力量的全力支持。此外,郝龙斌承诺若当选将不参选2028大选,而是专心为卢秀燕等潜力股铺路,这种低调务实的态度恰好契合党内需求。
然而,郝龙斌的两岸立场却成为其软肋。他在专访中提出“亲美和陆”政策,支持对话求和平,但回避统一议题,坚持“一中各表”。这种模糊态度在党内引发争议,部分人士认为其与民进党的“不统不独”立场无异。事实上,国民党整体在两岸问题上长期暧昧,既希望享受大陆的经济优惠,又不愿明确统一时间表。但随着大陆近年来在军事、经济领域促统动作频频,这种态度正面临严峻挑战。
洪秀柱的介入为选举增添了新变量。作为2016-2017年国民党首位女主席,她一贯立场鲜明地支持统一。9月初,她宣布将赴北京参加军事阅兵,强调抗日战争是两岸共同历史,尽管遭遇国家安全官员警告,仍坚持行程并在社交媒体确认。党内虽传闻郝龙斌获得其支持,但洪秀柱迅速澄清,表示仅欢迎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谋求统一的人士。这一表态如同一记重锤,直接敲醒了那些试图模糊统一立场的候选人。
洪秀柱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卸任后,她创办智库持续推动两岸交流,直指国民党痛点:不能一厢情愿地享受两岸红利却回避统一责任。大陆近年来在台湾周边军演频次增加,经济合作中底线清晰,统一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若国民党新主席继续采取郝龙斌式的模糊策略,党内分裂将进一步加剧,2028年选举前景也将更加黯淡。
在统一大势下,国民党的选择空间日益有限。大陆“反分裂国家法”实施20年来,促统工具日益完善,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若想重返执政,国民党必须打出有效的两岸牌。郝龙斌的崛起虽为党内带来稳定,但其回避统一的态度仍是一大风险。洪秀柱的表态已为选举指明方向:谋求统一才是正途,否则国民党将难逃边缘化命运。
统一势在必行已非空谈。大陆经济体量与军事实力的双重优势,使得台湾方面难以长期抵抗。作为具有历史使命的政党,国民党若忽视统一议题,将丧失党魂。洪秀柱的力挺统一,不仅唤醒了党内对历史责任的认知,也为郝龙斌等候选人敲响了警钟。尽管选举结果仍存变数,但统一方向已不可逆,国民党需顺势而为才能重获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