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二战日本的奇葩将领,陆军中将石原莞尔算得上一个,他是策划九一八事变的主谋。
战败后因没评上甲级战犯大闹,更因自己的疏忽,被军刀捅伤裆部,最终死于膀胱癌,堪称“昭和大聪明”里荒诞的存在。
1889年冬,石原莞尔出生在日本山形县鹤岗市,家境优渥,外公是村长,父亲石原贵介任两市警察局长。
石原夫妇育有10个孩子,却有一半夭折,幸存的石原莞尔自小就显露出“开挂”的智商——小学一年级跳级,考试次次第一,10岁跳级读初中,15岁以全校第一考入日本陆军幼年学校。
而同为校友的东条英机,入学时已19岁,石原莞尔成了山形县闻名的“天才少年”。
1914年石原莞尔考入陆军大学,当时陆大56名三年级学生中,20人后来成将军,包括山下奉文、板垣征四郎等7名大将。
石原莞尔却在这群人中,获得了班级第一的成绩,其实力可见一斑。
按照规定,陆大传统是毕业生第一名向天皇亲自发放军刀。
结果,他坚持穿脏衣服上台,被校方换成第二名,最终以第二名进入“军刀组”,拿到天皇御赐梅花军刀。
1920年,石原莞尔被派往东北做间谍,因父亲是汉语言专家,他汉语流利,伪装成码头劳工打探情报,偷偷绘制地图。
这段经历,让他形成了自己的战争理论:他认为一战只是欧洲贵族们的纠纷,不算真正的世界大战,未来会是黄种人主导的东亚,与白种人主导的欧美的终极战争。
在他的设想里,日本吞并东北后,应止步于山海关,因为消化东北至少需要二三十年,这段时间绝不能与英美闹掰,需靠英美保障能源与技术供应。(不得不说,这招相当阴损)
当时他只是关东军作战参谋,而高级参谋正是老学长板垣征四郎,二人都对侵占东北蓄谋已久。
为达成目的,二人伙同两名下属组建地下组织,计划1931年9月28日擅自发动入侵,用武力夺取东北。
不料组织里的少佐酒后泄密,消息传回东京,天皇震怒,派陆军大臣南次郎赴东北震慑。
石原莞尔果断铤而走险:先将计划提前到了9月18日,又设局灌醉南次郎。
当晚10时许,他派士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一段南满铁路,随即栽赃嫁祸给东北军,以此为借口下令关东军全线进攻。东北军仓促撤退,日军在短短4个多月内,就侵占了整个东北。
事后,石原莞尔还积极参与建立伪满洲国并炮制“协和语”——这种融合日语与汉语的语言,留下了“咪西”“太君”“料理”等词汇。
九一八事变的“成功”,让石原莞尔声望大涨,1937年升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结果仅仅一年就把自己捅进了医院。
这场“灾祸”的源头,是他对日军将领带刀礼仪的漠视。
1938年4月的一天,他在参谋本部驻地骑马后跳下马背,因未提前固定军刀,比腿长一大截的刀鞘尾部重重戳在地面,刀柄瞬间顺势向上弹起,正对着他的私处狠狠撞去。
这一击让他当场剧痛倒地,经军医检查,尿道口被撕裂,虽经治疗保住性命,却从此落下长期尿血的病根,身体状况一落千丈。
1938年这次意外后,东条英机趁机将他边缘化,先免去参谋部长职务,又派他去京都府五濑要塞当司令——这个司令手下连一个士兵都没有,只能“自己管自己”。
石原莞尔气得大骂东条,同时提出,不要南下东南亚,而是北上夹击苏联,因为苏联正在和备德国激战,在远东只部署了60多万新兵,日本有800万陆军,且握有绝对制空权,两面夹击,苏军必将崩溃。
可是在“诺门坎战役”中,军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打出了心理阴影,因此石原莞尔的主张,未被采纳。
1944年6月,日本节节败退,两名反东条的军官找到石原莞尔,计划写密信劝天皇罢黜东条。
如果失败就刺杀,他却泼冷水“局势已无法挽救,撤了东条也没用”,还在密信上写“我赞成卡了东条”(“卡了”即日语“杀”)。
二人将计划告诉崇仁亲王后,竟被亲王出卖,石原莞尔虽被传唤到法庭,却因众人共鸣他对东条的批评,最终仅被要求写道歉信。
东条英机收到信后,还上门请教“破局之法”,他冷冰冰回怼“我没办法,你回家切腹吧”。
1945年日本投降后,石原莞尔得知东条英机被列为甲级战犯,自己却“落选”,当即气得吐血。
在他扭曲的认知里,自己是“开创满洲伟业”的策划者,“罪责”远在东条之上,没评上是种羞辱。
他拖着病体自首要求定为甲级战犯,法庭问询时还狂言“若我当首相,你们坐不到这里”,最终因不符合法定标准未被追加指控。
尽管逃过战犯审判,当年刀伤引发的膀胱癌却始终折磨着他,每次换药时的惨叫声响彻医院。
1949年8月15日,日本投降4周年当天,石原莞尔在痛苦中病逝。
事后来看,如果日本真按石原莞尔的主意来,后果真得让人捏把汗:他想占了东北就停下,不继续南下,把省下来的钱用来造武器、招兵。
要知道,当时日本已经在东北推行日语教育,再过二三十年,后果不堪设想。而是他还想北上夹击苏联,如果真的实现,欧洲战场就可能逆转。
好在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