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友都有过类似的困扰:明明刚吃过饭,没过多久又开始觉得饿,尤其是快到下一餐前,心里发慌、浑身没劲,非常难受,这该怎么办?
控制血糖固然重要,但绝不意味着必须忍受饥饿。如果经常觉得饿,很可能是身体在发出“预警信号”。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先来弄清楚——人为什么会感到饿?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NO1:大脑的“缺糖警报”。大脑需要血糖来维持正常运转,一旦血糖水平偏低,它就会立即发出“能量不足,请尽快补充”的指令,这时候你就会感到饥饿。
NO2:胃部的“排空信号”。胃里的食物消化完后,会通过神经向大脑报告:“库存告急,请及时补货!”,这种空腹感也会触发进食欲望。
那么,为什么有糖尿病的人更容易饿呢?常见原因有两个:
一是饮食控制过度:不少糖尿病人为了控制血糖,吃得过少、过严,导致餐前血糖降得太低,从而引发明显的饥饿感。
二是胰岛素分泌延迟:正常情况下,进食后胰岛素会及时分泌,帮助血糖平稳下降。但有些糖尿病人因为胰岛功能下降较多,胰岛素分泌“姗姗来迟”,等到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胰岛素才大量出动,导致血糖骤降,出现餐前低血糖而产生强烈的饥饿感。
明白了原因,对策就清晰了。下面3个实用的止饿妙招,帮你既能稳住血糖,又能缓解饥饿:
第一、科学安排饮食,别盲目节食。控糖不等于挨饿。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确保总热量合理、营养均衡,同时才能保证饱腹感。
第二、少食多餐,分散摄入。把一日三餐分成5~6顿来吃,比如在三餐之外,安排两次加餐。这样做既能避免餐后血糖飙升,也能防止下一餐前因长时间空腹而引发低血糖。
第三、适时加餐,优选健康零食。如果两餐之间觉得饿,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升糖慢、富含蛋白或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无糖酸奶、豆腐干、坚果等,它们能持续供能,是缓解饥饿的“得力助手”。
总之,对糖尿病人来说,频繁饥饿可能意味着血糖控制不稳。学会与身体沟通,通过调整饮食细节,才能在控糖的路上走得更轻松、更健康。你知道了吗?点个赞转发告诉更多糖友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