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及美国总统时,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林肯、罗斯福等杰出领导人的形象。然而,在保守派或政策研究者的视角中,奥巴马的名字却常常与“历史最差总统”的标签联系在一起。
奥巴马以其出色的演讲才能著称,但他在任期间留下的诸多问题,至今仍让美国社会感到困扰。昆尼皮亚克大学2014年的一项民调显示,高达33%的美国选民认为奥巴马是二战后最糟糕的总统,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尼克松和小布什。
不可否认,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其政治生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他的从政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奥巴马出生于夏威夷,童年时期在印尼和美国之间辗转,大学期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后来进入哈佛大学深造。毕业后,他在芝加哥担任社区组织者,并逐步从州议会走向联邦参议员。
2008年大选,奥巴马以“变革”为口号,成功击败麦凯恩,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当时,有黑人老人手持报纸,泪流满面地表示,自己有生之年终于见到了“奴隶的后代”走进白宫。
然而,奥巴马执政期间的经济政策却引发了广泛争议。经济危机初期,他承诺要修复一切,但主推的医疗改革法案“Obamacare”却导致保险费飙升,小企业主和中产阶级负担加重。更糟糕的是,申请网站上线首日就崩溃,审批流程繁琐复杂,许多申请者长时间得不到回应。
此外,奥巴马推出的8000多亿美元“刺激计划”也未能有效提振经济。失业率居高不下,工厂生产放缓,工作机会大量外流。金融改革虽然雷厉风行,但小银行纷纷倒闭,大银行则趁机扩张,导致金融资源进一步集中。
在经济问题尚未解决之际,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又引发了新的争议。他上台时承诺要结束战争,但实际上在任期间授权了五百多次无人机袭击,远超小布什时期。这些袭击在巴基斯坦、也门、索马里等地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在国内政策方面,奥巴马推行的“历史原罪论”也引发了社会分裂。教材中大量涉及奴隶制内容,课堂上老师要求白人学生“反思特权”,导致白人学生感到压抑,黑人学生则觉得委屈未得到充分表达。2013年,奥巴马在演讲中明确指出,黑人群体现状源于“系统性不平等”,这一言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2014年弗格森事件更是将社会矛盾推向了高潮。警察开枪打死黑人青年后,游行示威活动迅速蔓延至全美。奥巴马虽然表示要“正视执法不公”,但这一表态却未能平息两边的怒火,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裂。
与此同时,奥巴马执政期间的社会议题也引发了广泛争议。2015年最高法院判决同性婚姻全国合法后,彩虹旗在校园和市政厅飘扬;跨性别者进女厕所的规定引发了家长的不满;科罗拉多州大麻店开在小学隔壁更是引发了社会争议。基督教保守派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些政策违背了上帝的意志。
在外交方面,奥巴马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后,中东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极端组织趁机崛起。与此同时,他在国内为少数族裔拨专款、设“平权配额”的做法也引发了白人蓝领的不满。他们认为奥巴马对国外软弱,对国内少数族裔却过于慷慨。
2017年奥巴马搬离白宫时,美国社会的裂缝已经显而易见。中部铁锈带的工厂烟囱不再冒烟,白人蓝领失业率居高不下。电视里不是BLM的游行就是彩虹旗的庆典,后院还传来墨西哥移民翻铁丝网进来抢工作的消息。这些人看着特朗普在集会上喊“建墙”“把工作带回美国”,觉得总算有人替自己说话了。
南部福音派牧师在教堂里举着《圣经》骂“奥巴马把美国带偏了”,而硅谷的程序员却在推特上刷“感谢奥巴马让我们更包容”。特朗普的上台,说白了就是数千万人的怒吼——他们受够了工厂关门、社区变样、传统被踩在脚下。
现在美国就像两拨人在同个屋子吵架,一边说“我们要多元化”,一边喊“还我旧日美国”。这场争论,恐怕还得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