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洲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流”——不是矿场塌方,也不是物流受阻,而是中国买家集体暂停采购其铁矿石,导致货运陷入停滞。这一消息不仅让BHP慌了神,更让全球铁矿石市场为之震动。
据澳洲九号台10月1日报道,中国方面已悄然叫停进口BHP的铁矿石。彭博社更是直接指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已通知国内钢厂,暂时停止购买BHP的货物。这一举动,无疑是对BHP的一次重大打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七成以上。BHP此次得罪“全球最大采购部”,无疑是在自断财路。那么,BHP真的得罪人了吗?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定价争端;但往深了挖,这实际上是一场酝酿已久的“话语权大战”。
过去几十年,铁矿石定价权一直掌握在澳洲和巴西的几大矿业巨头手中。BHP、力拓、淡水河谷、FMG四大矿山轮流坐庄,中国钢厂年年被“通知”价格,年年喊贵,却年年不得不买。这种垄断局面,让中国钢厂苦不堪言。
然而,如今中国不再沉默。2023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正式成立,其使命就是打破铁矿石定价霸权,让中国钢厂不再当“冤大头”。此次对BHP“亮红牌”,就是CMRG的第一次实战演练。
暂停采购并非禁运或制裁,而是向BHP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别以为我们非你不可。”BHP想涨价格?那我们先“冷静期”一下。毕竟,西芒杜铁矿(几内亚)、非洲新项目、国产矿、废钢回收等“备胎”清单可不短。
过去,中国进口铁矿石中,BHP占比约18%。虽然看似不多,但两亿多吨的进口量牵动的是整个钢铁产业链。然而,CMRG成立后,通过多元化布局,进口来源分散化比例已超65%。这意味着,“你不降价,有的是人愿意卖。”
这招显然让BHP措手不及。上个月,BHP公布的年度利润直接跌到五年最低。财报中明确指出:“中国需求放缓,影响铁矿石价格。”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议价权转移”。以前中国钢厂各自为战,被矿山“分而治之”;现在CMRG统一采购,集中谈判,自然敢对BHP说:“这价格,我们不认。”
更有意思的是,网友调侃:“杨兰兰的事情没处理好,后果很严重。”虽是玩笑,却道出了一种情绪——过去,澳洲一边靠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在政治上跟着美国起舞,结果经济上一出问题,又指望中国“救市”。这种“两头占便宜”的日子,确实该到头了。
铁矿石不是白菜,但道理一样:谁掌握供应链,谁说了算。中国是需求方,澳洲是供给方,但过去几十年,供给方当了“大爷”。现在,轮到需求方“站起来说话”了。
这一招“暂停采购”,看似温和,实则狠辣。不撕破脸,但让你知道疼。BHP的股价、澳洲的出口收入、全球铁矿石价格曲线,全得跟着中国的节奏走一走。
未来会怎样?可能BHP低头,价格重回合理区间;也可能僵持一阵,双方各退一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不再被动接受“天价账单”了。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采购商”,中国的角色在变,话语权也在一点点拿回来。BHP这次踢到的,不是情绪,而是中国产业链升级的“铁板”。
所以,别再问“谈崩了?”该问的是:“下次谈判,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