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一则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网红女副教授何静的学术履历争议在网络引发热议。这位因在短视频平台讲解生成式人工智能而走红的青年学者,其从农业资源到新闻传播再到人工智能的跨界求学路径,被部分网友质疑存在'人设包装'嫌疑。
据公开资料显示,何静现任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科技治理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同时是抖音自媒体博主'数据学姐'。其学术履历显示:2013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2019年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博士学位,2021年完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研究,现专注于AIGC、大数据及网络舆论研究。
北航工作人员证实,学院官网已详细公示何静的学术成果,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课题,发表40余篇论文,其中1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SCI/SSCI/CSSCI期刊。
争议焦点集中在何静的学科转换轨迹。有网友指出:'本科到博士学了10年资源环境专业,突然转向新闻传播博士后,这种跨度是否符合学术规范?'更有评论将此与近期某企业'董小姐'事件类比,担忧出现'学术版人设翻车'。
部分网友认为,这种跨界现象折射出当前学术评价体系的争议:'我们单位还有中专生通过关系专升本后留校任教的,现在也成了副教授。'但也有声音支持多元发展:'在AI时代,专业壁垒正在打破,综合能力才是关键。'
针对质疑,北航教师个人主页详细公示了何静的完整履历:2013年川农资源环境本科→2019年中矿大(北京)地测博士→2021年清华新闻传播博士后→北航副教授。其研究方向涵盖智能体开发、跨学科研究等前沿领域。
教育专家指出,这种'资源环境+新闻传播+人工智能'的复合背景恰逢其时:'当技术革命打破学科边界,具备多维度认知能力的学者更能推动创新。'数据显示,我国高校中跨学科教师比例已从2015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28%。
这场争议折射出社会对学术评价标准的深层思考。支持者认为,在AI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专业对口'观念已显滞后;反对者则担心过度跨界可能稀释学术深度。数据显示,62%的网友认为'只要成果过硬,路径不应受限',38%担心'存在学术包装风险'。
正如某985高校人事处长所言:'我们更看重候选人的创新潜力,而非简单的专业匹配度。'何静案例或许预示着,未来学术界的竞争将更多体现在跨学科整合能力上。
目前,何静尚未公开回应质疑,但其抖音账号'数据学姐'持续更新AI科普内容,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已突破500万次。这场争议究竟是'学术造假'的前奏,还是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先声,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