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外合办大学突发关停危机,新生家长何去何从?

时间:2025-09-28 07:03:55 来源:Dr小鱼 作者:Dr小鱼

近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在新生家长群体中引发轩然大波——多所中外合办大学项目在开学后突然宣布关停,让刚刚送孩子入学的家长们措手不及。



突发关停:涉及多所知名高校

此次关停潮的主角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与中国多所高校的合作项目,包括首都经贸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郑州西亚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这场突如其来的关停,几乎将亚利桑那大学在中国的合作项目“一网打尽”,让数千名新生面临无书可读的困境。

“刚把孩子送进校门,转眼就接到项目关停的通知,这让我们怎么办?”一位新生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无奈发问。学生们更是茫然无助,专业突然消失,未来的学业规划全部被打乱。

关停背后:多重因素交织

政治风向:中美关系紧张下的连锁反应

去年,美国国会发布报告,点名批评中美合办学院“帮助中国培养人才”。作为接受联邦拨款的公立大学,亚利桑那大学不得不收缩与中国的高校合作,以避免政治风险。

资金困境:公立大学的“无底洞”

美国公立大学普遍面临财政赤字问题,亚利桑那大学也不例外。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海外项目往往成为首个被砍的对象。此次关停,不仅是外交问题,更是资金短缺的直接结果。

治理难题:合办大学的“隐形门槛”

中外合办大学并非简单的资源对接,而是涉及中美两国不同的教学体系、管理模式和财政核算。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项目卡壳。昆山杜克大学前副校长曾指出:“合办大学的难点不在学生,而在治理机制的复杂。”



项目停办后:学生何去何从?

从过往案例来看,中外合办项目停办后,在读学生通常会被国内高校“兜底”。学校会退还学费、协助转专业,甚至让学生直接进入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例如,某合办项目关停后,二本线录取的学生最终进入了一本专业,堪称“意外之喜”。

然而,真正陷入困境的是那些将中外合办大学视为“跳板”的家庭。他们原本计划通过“2+2”或“3+1”模式,以较低成本获得中美双学位,并为研究生阶段申请海外大学铺路。如今项目中断,这条捷径被掐断,家庭不得不重新规划未来。

中外合办大学“凉凉”了吗?

尽管近期多所中外合办大学停办,但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批了44个本科合办机构和68个项目,合作院校遍布欧洲、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美国高校也并未完全退出,例如匹兹堡大学与武汉轻工大学达成合作。

香港高校的表现尤为亮眼,不仅在内地积极建设合办大学,还与海外名校展开合作。香港城市大学宣布与哥伦比亚大学开设双学士学位课程,从2026年开始招生。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港城大和美国藤校的双学位,兼具香港和美国的教育资源与人脉。



给家长的三大建议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家长在选择中外合办大学时需谨慎评估风险,以下三点建议供参考:

1. 优先选择大牌高校牵头的项目

尽量选择由985/211大学牵头的合办项目,这些学校在项目出问题时更有能力为学生兜底。避免选择小地方学校的项目,以防停办后无书可读。

2. 不要将合办项目视为唯一出路

如果计划让孩子研究生阶段走国际路线,需提前准备托福、雅思等标准化考试成绩。这样即使项目突然停办,孩子也能直接申请海外大学。

3. 多元化布局,避免“一条路走到黑”

不要只盯着中美合办项目,香港、新加坡、欧洲甚至日本的高校都在积极吸引国际学生。教育是一场长跑,关键在于提升孩子的学术能力和适应力,而非追逐某个“亮眼”的项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