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这次议息会议,堪称一场高风险赌局,赌注不仅是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更是美联储能否在数据失真与政治干预的双重夹击下,维持其独立性与权威性。从就业数据的大幅下修,到通胀的顽固不化,再到特朗普阵营的步步紧逼,美联储正站在风暴的中心,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降息25个基点还是50个基点,表面上看似是一次简单的利率调整,实则是对美联储政策可信度与市场信任的全面考验。这背后,隐藏的是对经济走势的深刻分歧,以及对央行独立性的严峻挑战。
美国劳工部最新修正的就业数据,如同一记重拳,击碎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幻想。从2024年4月到2025年3月,新增岗位比原来少了91.1万个,这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修正,意味着过去一年的“稳健复苏”不过是纸面繁荣。市场与美联储依赖的数据,突然变成了“坏温度计”,让政策制定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8月非农就业数据更是雪上加霜,仅增加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人,失业率也攀升至4.3%。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一个严峻的现实:美国经济的引擎正在减速,甚至可能面临熄火的风险。然而,通胀却如顽石般压不下去,8月CPI同比上涨2.9%,核心CPI更是达到了3.1%,表明物价仍在高位徘徊。
美联储因此陷入了两难境地:就业疲软需要降息救市,但通胀顽固又要求维持高利率。这种左右拉扯的政策困境,让市场对美联储的决策基础产生了严重质疑。当数据本身变得不可靠时,美联储的政策还能有多少可信度?
经济数据的混乱只是美联储困境的一部分,政治压力的升级更是让其雪上加霜。特朗普阵营公开施压,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甚至试图撤换不听话的联储理事。虽然这些尝试暂时被法院阻止,但政治干预的阴影已经笼罩在美联储的上空。
如今的美联储理事会,七个席位中四个由特朗普任命,三个来自拜登团队。如果再加上特朗普提名的斯蒂芬·米兰顺利入局,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这意味着,美联储的每一次加息或降息决定,都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对于鲍威尔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他的任期还有不到八个月,既要稳住市场,又要守住美联储的独立性。然而,随着政治干预的升级,这条路正变得越来越窄。白宫新闻秘书的公开表态,已经不再是“政策建议”,而是“行政干预”,这对美联储的独立性构成了直接挑战。
在数据失真与政治干预的双重夹击下,美联储的降息路线图变得愈发混乱。此次会议除了宣布利率决定外,还将同步公布点阵图和经济预测摘要。从市场情绪来看,点阵图可能会释放出一种“就业悲观+通胀乐观”的组合信号,暗示美联储可能倾向于更为鸽派的政策路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降息的节奏会变得清晰。相反,由于内部分歧越来越大,未来路径才更加扑朔迷离。根据市场定价模型显示,到2025年底,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4.1%,降75个基点为71.6%,甚至有2.9%的概率认为会直接降100个基点。再往后看,到2026年中,市场甚至押注美联储可能降息125至150个基点。
专家观点也分成两派。胡捷教授认为未来一年降息200个基点完全有可能;而白雪则更谨慎,认为本轮终点可能在3.5%-4.0%区间。两种路径反映的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两种判断:一派认为“软着陆”已现曙光,另一派则担心“滞胀”难以摆脱。
无论哪种判断,核心问题只有一个:美联储能不能在不失控的前提下,实现政策转向?如果降息太快,通胀可能死灰复燃;如果降得太慢,经济可能彻底熄火。这种两难局面注定让政策路径变得模糊,甚至“混乱”。
全球市场正站在这个分岔口上等待信号。欧洲央行已经迈出降息步伐,日本也在权衡退出负利率,中国则在灵活调整政策节奏。美联储一旦方向不明,全球央行恐怕都要“重新校表”。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利率调整,而是一场关乎制度信任的生死考。美联储正站在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上,前方的路布满了经济陷阱、政治地雷和市场的不信任感。25个基点可能是妥协,但也是试探;真正的风险,不在当下的利率点位,而在未来的路径选择。如果连“世界最强央行”都开始犹豫不决、风声鹤唳,那全球金融秩序的锚,也就松动了。
信息来源: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年内将降息几次?2025-09-17 07:45来源:澎湃新闻 美联储降息大事盘点,议息会议在即,投资者需要关注哪些?2025年09月16日 22:28:29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