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庆的钟声敲响,中国算力产业率先迎来一份重磅“厚礼”——工商银行30亿元、中国联通79.6亿元,合计超110亿元的服务器招标订单密集落地,其中近100亿元订单被国产算力企业收入囊中。从金融巨头的独家锁定到运营商的批量集采,这场国家级订单的派发,不仅标志着国产算力从“可用”迈向“好用”,更让A股算力赛道彻底沸腾,一批股性活跃的龙头企业已率先启动行情。
这并非普通的商业采购,而是国产算力产业的一次“实力阅兵”。工商银行的30亿元订单直接指定采用海光芯片的服务器,并设置“需与至少一家国有大行或运营商有2000万元以上合作记录”的严苛门槛,最终浪潮信息凭借技术实力独家中标,中兴、联想仅能作为替补,足见头部国产厂商的技术壁垒与生态优势已初步形成。
中国联通的招标更具风向标意义:79.6亿元总额中,国产算力服务器占比超88%,海光、鲲鹏等国产芯片机型成为绝对主力。从金融巨头到电信运营商,昔日被海外芯片垄断的核心采购领域,如今正批量切换“中国芯”。这背后是政策加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国产芯片技术起来了,政策又利好,爆发是必然的”。
更关键的是,这仅是开始。金融、运营商作为算力需求最旺盛的两大领域,仅银行业每年服务器采购规模就超500亿元。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与AI算力需求爆发,国产算力的替代空间将持续打开,一场千亿级的产业浪潮已拉开序幕。
110亿元订单的落地,正沿着“芯片-服务器-软件生态-温控配套”的产业链层层释放红利,其中6只历史股性活跃的龙头企业已精准卡位,成为行情先锋。
国产服务器的爆发,首先利好核心芯片供应商。海光信息凭借x86兼容优势,已成为金融、运营商采购的“香饽饽”。
服务器厂商是订单的直接承接方,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化与定制能力抢占大部分份额,股价对订单消息反应极为敏感。
硬件跑起来,软件必须跟得上。与国产芯片深度适配的操作系统、中间件企业将同步受益。
服务器算力提升伴随功耗增长,温控设备成为必备配套,液冷技术龙头已进入头部厂商供应链。
这波国产算力行情绝非短期炒作,而是由三大确定性逻辑支撑的长期趋势:一是替代确定性,当前国产服务器渗透率不足20%,金融、运营商的批量采购将加速替代进程;二是业绩兑现性,110亿元订单已直接落地,相关企业2025年业绩增速有望突破50%;三是政策持续性,从国家算力枢纽建设到国产替代专项扶持,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
从市场表现看,浪潮信息、海光信息等龙头已率先反应,但相较于千亿级的替代空间,行情仍有广阔延伸性。短期看,服务器整机厂商将直接受益于订单确认;中长期,芯片与软件生态企业将随渗透率提升实现估值与业绩双升。
风险提示:本文涉及的订单数据、企业合作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算力行业存在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相关个股股价受市场情绪、行业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波动幅度可能较大。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分析,自主决策并承担相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