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总参谋部发布的战报,当地时间10月4日凌晨4时31分,乌军特种部队在卡累利阿地区奥涅加湖上对俄军‘暴徒-M’级护卫舰‘格勒’号实施精准打击。这艘具备发射‘口径’巡航导弹能力的战舰当时正从波罗的海向里海机动,意图参与对乌境内的远程精确打击任务。乌军无人机成功命中其右舷引擎舱,造成舰体严重损伤。
乌军方宣称,此次行动不仅削弱了黑海舰队作战能力,更有效解除了北约东翼面临的战略威胁。除海战成果外,乌军地面部队在库尔斯克地区摧毁‘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运输车及‘Garmon’雷达系统,在沃罗涅日地区则击落P-14F‘Lena’远程雷达与Sopka-2雷达综合体。
军事专家指出,雷达系统作为俄军防空网络的核心组件,其战略价值远超防空导弹系统。这类高价值设备生产周期长、替换难度大,乌军通过精准打击可有效撕裂俄军防空体系,尤其在克里米亚半岛制造战略缺口。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教授迈克尔·克拉克分析认为,乌军此举或为大规模攻势创造条件,可能针对克里米亚大桥或陆路走廊发动两栖登陆。
作为报复性行动,俄军于当日早晨对苏梅州肖特斯卡车站发动无人机空袭。袭击导致两列民用列车严重损毁,其中一列为基辅方向客运列车,另一列为当地通勤列车。事故造成至少1人死亡、约30人受伤,现场画面显示车站建筑完全坍塌。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发文谴责:‘这是针对平民的残暴无人机袭击,肖特斯卡车站成为俄军新战术的牺牲品。’外长西比哈则指控俄军采用‘双击战术’,在首轮攻击后对救援人员发动二次袭击。军事观察员指出,俄军升级后的自杀式无人机已具备追踪移动目标能力,此次针对客运列车的攻击暴露出其作战手段的极端化倾向。
截至发稿时,俄方尚未就肖特斯卡车站袭击事件作出军事目的说明。现场勘查显示,遭袭列车未携带任何军事装备,所有乘客均为普通民众。国际社会对俄军扩大打击范围的举动表示严重关切,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已启动战损调查程序。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冬季作战季节来临,双方在黑海-亚速海沿岸的攻防强度将持续升级。乌军通过‘斩首行动’削弱俄军远程打击能力,而俄方则通过扩大打击面消耗乌方战争潜力,这种战略博弈或将重塑东欧安全格局。